福寿园2018年录得收益16.51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净利润6.15亿元,增长11.9%。其中,上海的业绩占据半壁江山,贡献收益8.62亿元。另外“半壁”则是河南、重庆、安徽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总和。 03 寻找“造血”新路径 欣欣向荣背后,其实暗藏“地雷”。伴随墓穴价格不断上涨的是,墓地销量的减少。
2018年3月,福寿园执行董事王计生曾在业绩说明会表示,“墓地有政策垄断性,扩大销量并不容易,只能依靠外地拓展市场。” 而老墓园的“造血功能”减弱,殡葬企业只能通过收购计划扩大规模。2018年,福寿园耗资4.9亿元陆续收购7家陵园全部或部分股权。 福寿园表示,“我们在2018年新增了3.5万平米的土地储备,大概可以用70年。”截至2018年末,可用于墓穴销售的土地面积约有220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灵山宝塔陵园大小。 不过新墓园的“造血功能”明显比不上自家“老功臣”。 福寿园表示,新墓园的经营性墓穴平均销售单价比老墓地园低。 而2018年,福成股份刚刚收购60%股权的湖南天德福地陵园营收508.97万元,实现净利润110.46万元,连福成股份1.6亿净利润的十分之一也够不到。 收购拓展的功效还没有显现,福寿园将破局的希望寄托在了服务业务上。 “单纯的去卖墓碑,我们的土地储备迟早会用完。但服务永远‘卖’不完。”2019年3月,王计生在福寿园2018年业绩发布会说。 一方面,福寿园推出了更多的精神、人文类增值服务。比如,2018年福寿园加大了对艺术墓的销售数量,共签订2485份生前契约服务,通过金融渠道做预售服务,提前锁定客户,这一数字较2017年的1174份翻了一番;另一方面,福寿园打算“去墓地化”,打造人文公园、筹划线下业务与互联网的结合。
上海青浦福寿园公墓,市民为逝去的亲人扫墓 在王计生的“理想国”里,土储用完了,还可以“卖”服务,福寿园不会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然而现实是,和以墓地销售为主业的绝大多数殡葬企业相反,殡仪服务为主的中国生命集团明显“费力不讨好”,2018年毛利率仅有44.5%,亏损835.2万元。殡葬行业还是难逃靠卖墓地营生的宿命。 国人强调“入土为安”的丧葬文化,以尊重逝者,让墓地成为刚需。从当前的政策和市场环境来看,别说买不起房,墓地也越来越买不起。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市界。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