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监控、追责、限制地方政府超出正常范围的行为,主要是人为制造不合理的供需,如过度拆迁、压缩土地供应和过高的土地价格、不合理的限价行为(变相的价格保护)、过高的商业、写字楼配比,过度监管,以及为了增加县城购买力,强迁乡村中小学教育等行为; 3.打击利益群体哄抬、炒作行为,比如炒房群体(政府已充分针对、限制),局部区域开发商联合议价,中介局部垄断或联合议价,媒体刻意渲染恐慌情绪等。 4.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如共有产权房、廉租房,这块政府已经在做,但是力度不够,且需确保落实到真正的弱势群体上。 因此,房地产有问题,但是有解的,而且要从根源上去解。而且决策层已经看到,并在一点一点解决(可能需要做减法)。 关注那些更需要关注的领域 合理引导、分配社会的关注度也很重要。 首先,不要过分关注房地产,要去关注更多能为社会价值带来更大增量的行业。 房地产关乎的利益太多,太直接,因此,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受房地产的扰动太大,一有风吹草动,常常弄得满城风雨,房地产运行也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地产江湖40年,起起伏伏,看似纷繁,但“江湖”再大,大不过规律,大不过调控。 尤其是过去20年的房地产,全民参与,走势强劲,风光无两,但再飞也飞不到天上去,仍然得基于经济大环境,以三年、十年为一个经济周期,及以三到五年为一个调控周期的,有规律的周期运动。 其次,我们应该分出一些关注度,去面对那些难解但重要的领域: 比如乡村问题,牵涉着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一旦让仍留在农村的、数以亿计的富余劳动力发挥出价值,将给社会带来多大的增量价值? 再比如诸多垄断行业改革问题,阻力重重。 综上,房地产问题并不大,即便有问题也是有解、在解的,无需牵扯国人过多的关注。而更需要关注的,是那些难解、也更能给社会带来增量价值的领域。 那些领域,才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所在! (作者系上海朴人资产合伙人)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原标题:《房地产,没问题》 责编:任绍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