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包括广州在内的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呈下滑态势。城市新增可开发土地的不断减少以及政府在土地市场的谨慎态度使得开发商的开发成本不断被推高。而在此背景之下,旧改便成为解决土地供应瓶颈的重要渠道,房企也可以借此方式降低自己的开发成本。 房企不再一味追求规模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广州当前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的改造,对于保障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等有积极作用。而从企业的角度看,积极进入此类旧城、旧房、旧村、旧厂等改造过程,有助有获得更多的土地资源,同时也带来了更好的开发机会。 地产专家邓浩志认为,伴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和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国内房地产企业正在经历一场更为激烈的“优胜劣汰”。当城市中心的土地极度稀缺、人们生活方式的的改变和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住房”不仅只停留在“住”的层次上,更广泛地延伸进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提升之中。所以,现在的“建房子”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房企寻找到了一种新的思路,那就是“城市更新”。当一般的房企还在追求规模时,聪明的房企已经把目光转向了城市人文肌理,通过更新的手法,来寻找与城市共同成长的契机。 城市更新成利润新增长点 据悉,早期涉足城市更新的房企已经在利润上分得了一杯羹,这对于传统房地产利润下调的今日无疑是个亮点。据时代中国2018年年报和克而瑞数据,年内时代中国转化了四个城市更新项目,其中三个是旧厂改造,一个是旧村改造,总货值近145亿元,收入为27.75亿元,毛利率达64.6%。无独有偶,旧改专业户绿景中国2017年公司整体的毛利率就高达65.3%。此外,根据《时代周报》报道称,佳兆业集团董事局主席郭英成亦对外透露,公司持有的深圳旧改项目毛利率为50%左右,广州项目为40%,惠州、中山则为26%左右。 广东省房地产研究会执行会长韩世同表示,目前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是促使更多房企拿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广州的旧改项目中也诞生了不少成功案例,猎德村当属“旧改模板”,新鸿基主持的林和村、保利参与的琶洲村以及富力参与的杨箕村等旧改工程,开发商根据每个城中村的实际情况假以改造,也获得不俗的成效。而这些,也让其他房企闻到了旧改“香饽饽”的味道。 风险 资金投入周期长 开发不确定性多 旧改让旧城区焕发出独有的魅力,相应的,旧改带动老城区物业的升值同样是显而易见的。二手物业因旧改而增值,稀有的一手物业因比邻旧改后的物业,也持续彰显地段的竞争力。不过有别于常规的房地产开发,旧改的项目往往需要高投入,回报周期也较长。因此对于房企来说,旧改高利润的背后也隐藏着各种问题和风险。 是否熟悉本地成关键 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分析人士指出,对本地市场和政府运作是否熟悉,是房企参加旧改的关键。在克而瑞看来,有能力参加旧改的房企呈现两大阵营:一类是本地较早开始旧改的中小房企,这些企业和地方政府沟通更为便捷,也更熟悉本地市场;另一类是区域深耕的大型房企,多年的积累使之具备一定的实力,对于本地市场也有一定了解。 此外,旧改战线长,对适合高周转的房企来说也是考验。“一般一个旧改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开发,需要层层审批。”一位参与旧改的开发商对记者表示,一般旧改项目前期需要沉淀至少三四年甚至十年之久的资金投入。广州中原房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认为,三旧(旧村、旧厂、旧城区)改造前期开发商需有很大的力度投入,再加上近些年开发商开发资金较严,不是简单的贷款可以解决,这点是开发商面临的第一道坎。第二道坎是竞争很大,即使旧改位置不错,但目前全广州旧改项目很多,竞争仍然很大。 对房企资金要求很高 严跃进也认为,旧改项目往往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开发周期比较长,对于资金方面的要求很高。这就需要房企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资源调配能力、产品研发能力等。而对比之下,招拍挂的用地相对比较清晰,不大存在各类不确定性。而城市更新包括动拆迁赔偿、土地权属界定等其实都有很多不确定性,这都容易对更新项目的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带来更大的影响。 为此,有业内人士还指出,在时代快速变化、机遇和风险并存的大环境下,房地产企业如履薄冰,必须从拼土地储备、拼投资、拼资金、拼扩张速度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中脱离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房企”已不再是单一的企业代名词,而是寻求进入行业产业链上下游,或参与城市配套建设,从土地开发商转型城市运营商,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助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谁能最先洞察风口所向并及时调整“船舵”,谁就能率先进入城市更新的蓝海。
|
- 上一篇:房企融资渠道全方位收紧 下半场如何守
- 下一篇:2019年房企分化的10个“小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