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缩影:岌岌可危的零售业,嗷嗷待哺的商业地产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20-02-19 12:00
lip 瑞士天气预报15天 because i love you 永丰县新闻 财经927 fantastic baby 全职法师第二季

原标题:香港疫情缩影:岌岌可危的零售业,嗷嗷待哺的商业地产 来源:富途资讯

2月17日早,停牌半个月的卓悦控股(653.HK)宣布复牌,并宣布公告:持有约19.5%股权(约6.65亿股股份)的集团董事会副主席陈健文,同意向主席叶俊亨及其太太钟佩云收购合共约13.78亿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0.4%,总代价1.58亿港元,相当于每股约0.1147港元,较停牌前最后价格0.124港元折让约7.5%。交易完成后,陈健文的持股量将增加至59.9%,并以相同价格向其他股东提出全购建议。

随后,卓悦控股的股价一度高涨近60%,不过最后收涨13.71%,到0.141港元。

卓悦控股股价走势图,来源:富途牛牛

去年下半年开始,受事件影响,香港零售商日子普遍都不太好过;叠加今年年初疫情影响,经营更为困难。在股价上,以香港本地各大零售商愁云惨淡,且当前暂未能看到明显拐点,私有化似乎是不得已的选择。除了卓悦控股外,去年年底,香港精品连锁买手店Joyce Boutique Group Ltd. (0647.HK)也宣布了私有化的决定。

一、双杀下的香港零售

香港零售惨到什么地步了呢?从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今年1-12月,香港零售业销售额向下趋势明显,同比数据更是一路向下,7月份开始下滑10%以上,到10月份更是下滑24.4%。全年数据同比下降9.2%。

导致零售业如此惨淡的直接原因是访港旅客数量的下滑。事件以来,陆陆续续有国家及地区对香港发出旅游警示或忠告。根据天风证券的统计,目前全球已有40个国家及地区将香港列入旅游警告名单。5月以后,访港旅客增速一路下滑。7月访港旅客数量出现负增长,10月,访港旅客数据跌至近10年最低水平,跌幅为43.7%。访港旅客中,以来自内地旅客为主,内地旅客占比长期高达80%左右。8月内地访港旅客跌幅达到42.3%,到了11月,跌幅更是降到了58.4%。

今年年初,在疫情影响下,香港政府2月5日宣布引用《预防及控制疾病条例》制订附属法例,要求由中国入境的人士,包括港人、中国及外国旅客,须强制检疫14天,于2月8日凌晨起生效。此举更是直接导致访港旅客数据断崖式下降。

2月14日,香港旅发局公布,今年1月访港旅客达321万人次,同比跌53%,平均每日约10万人次。其中,内地及短途巿场跌幅最大,超过50%。同时,虽然1月是春节,月初访港旅客回升至平均每日13万人次,但是在疫情影响下,多数航空公司暂停了香港航线或削减航班,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大幅减低香港与内地人流的措施,

1月下旬旅客大幅下滑,单日访港人数跌至6万5千人次。2月份最新数字显示,旅客人数持续下跌,单日访港旅客低于3000人次,当中75%为非内地旅客。

对于依靠旅客支撑零售行业,本以为去年寒冬已过,殊不知可能寒冬才至,香港本土零售公司业绩压力进一步增大。

二、双杀下的香港本地零售股

事件以来,香港本地零售股股价开始纷纷跳水。按照之前的思路,从成本端及收入端两个角度划分,香港零售行业主要分为两类公司,以周大福、莎莎国际等为代表的零售商,以及以九龙仓置业和太古地产为代表的商业地产商。对于商业地产商来说,影响的仅仅是收入端;而对于零售商来说,不仅收入端被影响,由于刚性成本如人工租金等没办法压缩,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依旧要支出不小的成本,经营要比商业地产商大得多。

1、零售商:事件叠加疫情双击,思考的是生存

先来需要思考生存的零售商。虽然香港本地零售股很多,但是大多数零售股成交量较小,市值上不去,截至2月17日收盘,仅有5家零售商市值在50亿以上,分别是周大福、六福集团、利福国际、周生生及永安百货。5家零售商以黄金珠宝商为主,周大福、六福集团及周生生为香港知名的本土黄金珠宝商;而利福国际及永安百货为香港知名百货运营公司。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涨跌幅来看,龙头公司的平均跌幅在15%以上,不过市值最高的周大福跌幅仅为5%,主要是由于大陆地区业务占比高。在大型零售商中,周大福的股价受去年下半年事件影响较小,加上去年6月及11月,周大福公布了财报数据,内地销售数据表现不错,股价迎来两次小高峰。

周大福股价走势,来源:富途牛牛

不过这个高峰并没有持续多久。一月下旬,疫情影响下,周大福股价已较最高点跌近15%。原本以为年末事件影响渐缓,或许在圣诞、春节假期等因素下,营业额能有所提升,但实际经营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市场公开消息,周大福将对旗下租约在2021财年前到期的40多个香港营业点进行业绩审查,这些营业点大多位于香港重要旅游街道,比如铜锣湾、旺角和尖沙咀,据悉,周大福预计关闭其中15个营业点。截至2019年底,周大福在全球范围共有3789个营业点,其中大部分位于中国内地,仅有一百多家营业点在香港。虽然在香港的营业点不多,但是其为公司创造了30%以上的营业额,重要旅游街道的营收额占比更大,关闭这些营业点对公司营收的影响可想而知。

此前香港业务受到打击,但内地业务占比较高,周大福股价依旧具有支撑力,但是现在叠加疫情影响下,大陆很多商场处于待业阶段,同时香港旅客数据一再滑坡,加上但是租金、人工等刚性成本降不下来,公司下个季度的业绩情况已经可以预期。

连龙头零售商都开始关店保生存,其他零售商可想而知。此前是大陆的业务还能撑一下,但是现在情况是就算大陆业务营收占据相当份额,疫情之下也大受影响。此前天风证券曾发布研究报告表示,在事件影响下,香港本地零售行业复苏或许需要一年以上,建议先避免,现在叠加疫情影响,时间线再拉长。

2、商业地产商:已经处在最坏的阶段,思考的是人性

对于仅影响收入端的商业地产商来说,影响的是下个季度的业绩,当期租金早已收入口袋。但是随着事件的恶化,加上疫情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零售商思考生存问题后,地产商也会发现,下期可能会没粮了。

香港本地的商业地产商并不少,不过旗下业务众多,纯粹靠「收租」赚钱的公司不多。按去年下半年至今涨跌幅前十排名来看,跌幅第一的鹰君,2019下半年至今跌幅近30%。从业务来看,鹰君的主营业务在香港酒店上,占比在一半以上。下半年事件加剧后,旅游业受到重创,酒店业务早已经是愁云惨淡了,疫情的边际作用已经不再明显了。而公司股价也早已大幅下滑。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