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推进“极简审批”,形成竞争优势。坚持“项目进园区、园区说了算、有权能定事、有钱能办事”,将“六个试行”极简审批依法推广到各重点园区,把园区需要的省级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下放园区,调整完善园区领导架构和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园区审批制度集成创新。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建立健全国家安全审查、产业准入环境标准和社会信用体系等制度,全面推行“极简审批”制度,严格执行海南自由贸易港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大幅放宽对外资的市场准入。建立市场准入评估制度,定期评估、排查、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九、坚决打击走私,维护市场秩序。加快完善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构建近海、岸线、岛内三道防控圈,实现对进出岛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全天候全方位动态监管。严格执行《海南省反走私暂行条例》,建立海南口岸安全风险联合防控工作机制。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进口商品监管办法和重点敏感进出口商品监管办法。加强特定区域监管,在非设关港口设立综合执法点,加强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的监控管理。与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协商建立反走私联防联控机制。 十、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设立风险防控专门小组,把握好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要求,深入分析研究可能存在的十三类风险,积极推进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制度集成创新,完善监管配套措施,以监管创新支撑高水平开放,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行稳致远、久久为功。大力防范化解贸易投资风险,建立健全备案审查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持对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完善社会信用大数据平台,实现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与负面清单管理相适应的过程监管。大力防范化解金融税收风险,构建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评估和协调联系机制,建立健全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机制,严厉打击洗钱、恐怖融资、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对偷漏税的风险识别,防范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大力防范化解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风险,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专用网络及风险防控平台,建立健全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大力防范化解人员流动风险,建立健全境外人员入出境、岛内境外人员动态管理和免签外国人离岛管控体系,实现无缝联动警情处置。大力防范化解公共卫生风险,慎终如始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高标准建设省级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提升省级和四个区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建设新发突发传染病、热带传染病科研及重点学科,以“全健康”理念构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十一、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加快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服务保障好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高水准打造对外交流基地,建设国家重要的政商对话和“一带一路”共建平台,深化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讲好“海南故事”。实施更加开放的船舶运输政策和航空运输政策,开展第七航权开放试点工作,打造四小时八小时飞行经济圈,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推动外国驻华领馆和国际组织机构、境外商务办事处在琼落地。加快设立原油期货交割库,建设国家战略能源储备基地。完善海洋服务基础设施,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打造国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加强南海维权维稳和保护开发,推动海上救援基地和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建设,坚决守好祖国南大门。 十二、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践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理论内涵,打造全面小康海南范例。继续抓好“三农”领域“一抗三保”,扩大农产品种植面积,增加养殖规模,引导农民务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高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特别是贫困县(市)摘帽情况的监督。建立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探索解决边缘户的相对贫困问题,健全稳定脱贫和逐步致富的长效机制。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逐项落实乡村振兴工作队“十抓十好”目标,加快建设“美丽海南百镇千村”,继续推进“三清两改一建”,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农民素质能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走在全国前列。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完善“一核两委一会”乡村治理机制。 十三、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确保海南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生态环境世界一流的自由贸易港。严把项目和产业准入关,任何影响生态环境、影响海南自由贸易港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和项目,即使再多的GDP、再多的税收也坚决不上。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合理确定生态空间管控边界,实行差别化的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加快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探索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海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机制。开展海上环卫试点。完善城乡污水垃圾收集等环境基础设施,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自然保护地内自然资源资产特许经营权等制度。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度集成创新。强化生态风险防控,实行最严格的进出境环境安全准入管理制度,建立堵住洋垃圾入境过境的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