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变性,欲甩掉房企沉重标签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21-12-11 14:00
最漂亮的av女优 回合制游戏排行榜 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 壮阳药排行榜 男明星排行榜 最热门网络游戏 好看的av女优 中超排名榜

  有网友称,绿地自称世界500强,但水分较大,不少事业部资金链存在问题,面临着没钱、延期交房、业主退房、拒绝退房、业主闹事、无法销售的怪循环。

  3月26日,北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办公类项目管理的公告》,规定已销售的商办类项目再次上市出售时,只能出售给名下在京无住房和商办类房产记录,在申请购买之日起,在京已连续五年缴纳社会保险或者连续五年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购房,而且商业银行暂停对个人购买商办类项目的个人购房贷款。

  绿地在北京选择这样的发展模式,原因在于:

  “摩天大楼专业户”,是绿地在地产行业里面最具辨识度的身份,绿地曾向全球承诺兴建至少50座摩天大楼,但它们只存在于规划文件中。据统计,绿地承诺的这50座摩天大楼中,近一半处于未建、缓建的状态,大多在2013年左右拿地。

  在房价泡沫空前膨胀的年代,开发商只要顶着高大上光环,利用好关系网,就能轻易拿地,加价转手谋取暴利,就算产品粗放、管理混乱也没关系。

  于是,在绿地房地产业务规模迅速壮大的同时,却是越来越多摩天大楼项目停工缓建,地方政府开始质疑绿地建摩天大楼的诚意,于是,这种发展模式渐渐不再有可持续性。

  摩天大楼之殇

  绿地京津冀事业部总经理欧阳兵表示,绿地的商办产品偏高,京津冀事业部商办产品比例更是高于集团平均水平,面临政策调控带来的挑战,绿地为自己谋划的未来是走出北京,重新进军天津与河北市场。

  自2009年进京,绿地拿地集中在密云、顺义、房山、昌平、大兴等郊区,建设城市综合体,包括绿地国际花都、绿地启航社、绿地新都会、绿地启航国际、绿地财富中心、绿地中央广场等,多数项目位于五环外。

责任编辑:王珊珊

  2015年1月1日,绿地发消息,年销售2408亿超过万科全国首位。但据说这2408亿,是绿地把给乙方的抵账房都算进去才勉强凑出来的数。

  但绿地的“郊区新城”之路,却是大量打造商办产品。

  因为,只要房价还在涨,只要房子供不应求,一切问题就不是问题,一切危机就不是危机。不少房企,从老板到管理者,甚至员工,都开始莫名膨胀,觉得自己是时代弄潮儿。

  共有产权房是政府为解决人才住房问题的惠民政策,绿地在首都北京开此恶例,负面影响非同小可。

  而在拿地方面,绿地2013年在北京共拿10幅地,多数是商办用地,2015年,绿地联合复地集团在通州区运河核心区拿下2幅商办地块。2016年,绿地在北京拿下的商办用地位列京城房企第二,总计24万平方米。

  但2017年,风云突变。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这是绿地的一次战略轮回。绿地京津冀事业部2007年成立,直到2009年才进入北京大兴,市场与政策环境的重大变化,导致绿地重返天津与河北,从此在北京陷入沉寂。

  但比起绿地在各地群发的延期交房维权浪潮,绿地慧谷中心事件并非孤案,在绿地近期爆出的新闻中,也不算重磅级别。

  这才是背后的真实商业逻辑,通过政府配置的“其他土地”获得开发收益。所谓的“其他土地”,就是回报高、周转速度快的住宅及商业用地。

  绿地在北京选择“郊区新城”发展模式,但逻辑没变,还是“做政府想做的事”。

  绿地高调发公告,大概率是因为当下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融资非常谨慎,因此想赶紧甩掉房企的沉重标签。

  2013年,绿地在房地产行业排名还高居全国第二,距万科一步之遥,并放言干掉万科,如今却对房企标签弃之如敝履,打算开溜了。

  于是,绿地根据北京区县政府建设“郊区新城”的发展规划,选址城郊结合部,打造综合性物业,带动新区发展,这是绿地为迎合政府胃口、屡试不爽的策略,同时,只有郊区才有如此体量的低价地块。

  来源:京津冀买房

  武汉绿地中心,号称要超越上海中心,成为新的“中国最高楼”。项目位于武昌滨江商务区,是武汉国际金融城的核心部分,曾几何时,“中国最高”的噱头让当地政府、武汉市民甚至全国都为之兴奋,央视的《大国重器》也把它收录其中。

  因为,这不是绿地第一座停工或缓建的摩天大楼。

  以武汉绿地中心为例,绿地获得武汉滨江商务区两块住宅及商业用地,建筑面积加起来超过60万平米,其中住宅部分早已销售一空,但原本摩天大楼该拔地而起的地方,却留下一个深坑。

  近期,北京市场沉寂多年的绿地,终于有了消息。

  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学城南区,规划地上建筑面积17.9万平米,其中共有产权住房地上建筑面积约35982.46平米,合计488套,销售均价19000元/平米。

  但事物往往是两面的。

  双面绿地

  2009年,北京市中心地价高昂,建筑限高严格,摩天大楼模式难以复制。

  两年前,大肆炒作的“中国最高楼”——武汉绿地中心悄然停工。

  多年的房地产牛市宠坏了这个行业不少人,把行业红利当作自己的能力,现在市场开始纠偏,到了重新回归价值的时刻。

  绿地拥有多张面孔。

  绿地董事长张玉良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做政府想做的事”,对于政府想做啥,绿地深喑其道,对于摩天大楼能带来啥,绿地食髓知味。

  原标题:绿地北京:海市蜃楼

  当时市场背景下,北京住宅限购政策不断升级,商住类项目成为外来人口在北京扎根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成为投资客的乐土。

  但2019年11月11日,一则中建三局向绿地发出的工程联系函被爆出来,实质为“催款函”,内容显示:因为业主(绿地)欠付中建三局巨额工程进度款,已造成资金无法正常周转,被迫即日起对项目全面停工,待业主解决工程款支付事宜后即进行复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据领导留言板的业主留言,开发商绿地因债务问题,挪用业主资金,导致工程停工。

  这句话形容绿地并不贴切,因为绿地承诺的高楼,大多数没建起来。

  童话中,丑小鸭能变白天鹅,但午夜时分,公主也能变回落寞的灰姑娘。从1992年到2021年,绿地从爆发、膨胀,到褪去房企光环,并不华丽地转型“土木工程建筑业”,这是一个中国房企的时代轮回。

  从2016年的“23座摩天大楼”停工的争议开始,绿地早就习惯活在“摩天大楼停工”的质疑声中。

  重磅新闻发生在11月12日。绿地发布《关于公司所属行业分类变更的公告》,宣布鉴于公司基建产业的收入占比已超过50%,公司所属行业分类由“房地产业”变更为“土木工程建筑业”。

  第一张面孔:中国房地产十强,世界500强企业,这是绿地外宣强力输出的光环。

  有内部员工称,绿地的企业管理混乱,机构冗余、官僚作风,内部人员流动性极大,这样的大环境,必然对产品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城市“面子”工程,中国不少城市掀起“摩天大楼热”,由于超高层建筑工程复杂、造价可观、利润有限,政府会给予开发商政策优惠,并配置一定住宅及商业用地吸引开发商,这样的拿地方式决定项目拿地成本很低,并带来不小利润空间。

  在网上,有不少关于绿地的负面声音,展现出绿地的第二张面孔:

  位于昌平的共有产权房绿地慧谷中心,被曝延期交房。

  也就是说,在未来,我们或许不会在房企名单上看见绿地了。

  所以,绿地今天的“蜕变”,并不令人意外。

  但绿地现象并非绿地专利,而是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到某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我们还听到一则花絮:

  从市场的真实数据看,以北京在售的海珀云翡为例,项目位于刚需云集的大兴楼市,绿地在2017年推出7万/平米的高价盘,结果销售遇阻,项目高价却不高端,交房因精装施工质量不达标,遭到业主投诉。

  绿地选择此路,前景似乎一片光明。

  购房业主反映,从今年初,项目施工现场基本停工,经咨询相关部门,答复项目可能延期一年交房。

  此外,绿地对供应商欠款在业内成为诟病,拖欠时间经年累月,并会用房子冲抵。

  绿地变性

  同时,未来商办类项目不得擅自改变为居住等用途,开发企业新报建商办类项目,最小分割单元不得低于500平米。

  简要回顾绿地发展史:1992年起家于上海,在1998年房地产商品化后,快速变身上海房企“一哥”,从此走向全国,开始肥皂泡迅速吹大的神话。

  绿地是全国最大的商办物业开发企业,在北京的商住产品存量较多。2016年,绿地在北京销售1402套商办产品,销售额55亿元。

  京郊商办梦碎

  换句话,就是由于绿地拖欠工程款,硬把中国建工行业的老大——中建三局逼得罢工了!对中建三局这种年营业收入3000亿的大央企,实属开天辟地第一遭,但对绿地来说,没什么好惊讶的。

  2013年,万科获得全国地产销冠,绿地全国第二。事后绿地高层发话,2014年要超过万科。万科2014年销售计划定为2000亿,绿地就定2400亿。

  结果是,商办产品一夜退出楼市,绿地在北京深陷困境。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