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工方面,短期来看,在市场销售未出现明显复苏及房企融资端得到改善之前,开工或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渐企稳恢复,企业新开工积极性或将有所修复,特别是热点城市新开工节奏有望加快。另外,土地规模的缩量或成为下半年新开工修复的主要拖累项之一。全年来看,新开工面积难改下降趋势,悲观情形下,全年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或超20%。 投资方面,下半年竣工或逐渐修复带动投资好转,但全年仍面临调整压力。2022年下半年,随着交易市场的进一步好转,企业投资积极性有望提升,特别是地方政府"保交付"要求下,在施工程建设或逐渐修复,竣工或将对投资形成一定支撑。另外,今年以来土地出让金大幅度下滑,下半年土地购置费或难有明显改观。乐观情形下,下半年开发投资小幅增长,带动全年投资额微增。悲观情形下,若交易市场修复不及预期,企业资金面压力未得到更好改善,企业投资端或仍面临调整压力。 (四)关注点 上半年,22城已全部完成首批次集中供地出让,北京、广州、上海、杭州、苏州、合肥、成都等18城公布二批次,其中北京、福州、厦门、青岛、武汉、宁波、杭州、合肥、苏州9城已完成竞拍。 1. 优质地块放量,部分核心城市主城区推地规模占比提升,多宗回炉地块下调起始价 图:部分"两集中"城市首批集中供地区域分布变化(市本级) 数据来源:中指数据CREIS(点击试用) 2022年22城首批次推出面积较去年首批次下降58.7%,其中,仅合肥、厦门、深圳增长,其余19城推出面积较去年首批次均下降。多数城市首批集中供地主城区推出规模占比较去年首批次提升,武汉、长沙、福州、郑州、南京主城区地块面积占比均超六成。在土地市场热度较低情况下,多城市优化供地结构、提高核心区优质土地占比,以期提升房企参拍积极性。 表:部分重点城市2022年首批次下调地价情况 数据来源:中指数据CREIS(点击试用) 推出地价上看,2022年首批次22城中有18城推出楼面价较2021年首批次提升,但对于具体地块来说,多个地块下调起始价,特别是回炉地块。如厦门集美区中亚城、后溪回炉地块,下调起始楼面价幅度近5000元/㎡;宁波江北区CC09-06回炉地块起始楼面价由6404元/㎡降至5700元/㎡;杭州一宗地块降低起拍价,同时取消无偿移交保障性租赁住房面积。 整体来看,为提高企业拿地意愿,带动土地市场活跃度,今年以来,地方政府一方面拿出核心区优质地块,同时减少竞配建降企业成本,并有多宗回炉地块已实质性降地价。这些优质项目未来入市后区位及成本优势明显,或将对早期拿地的项目产生直接冲击。 2.核心城市土地缩量或导致新房阶段性供应不足,下半年市场重启过程中,房价面临上涨压力 22城首批次整体成交面积较去年首批次下降62%,出让金较去年首批次下降53%。22城中仅深圳、厦门、上海成交面积较去年首批次增长,其余19城均下降,其中广州、苏州、郑州、济南、青岛降幅均超六成,天津、武汉、沈阳、长春降幅超九成。 二批次中,上半年北京、厦门、福州、青岛、苏州、合肥等9城已完成竞拍,成交面积较首批次继续下降6.0%,其中杭州、北京、宁波等热点一二线城市成交面积较首批次降幅超10%。核心城市土地缩量将限制未来新房市场供应量,或导致这部分城市新房市场阶段性供应不足,市场重启后,核心城市或面临房价上涨压力。 除此之外,拿地企业仍以国央企、地方平台为主,部分城市地方平台托底明显,民企拿地态度体偏谨慎。据统计,2022年首批次国央企及地方平台拿地宗数占比达75%,民企仅为25%。国央企和地方平台拿地规模占比持续在高位,未来企业格局亦将发生新的变化。 2022年1-6月,TOP100房企累计销售额均值为356.4亿元,同比下降48.6%,较上月收窄2.1个百分点;其中销售额超千亿房企9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0家;超百亿房企85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7家。业绩目标方面,2022年上半年,15家代表房企目标完成率均值为32.0%,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50.5%。拿地方面,2022年1-6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6594.7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60.0%,降幅比上月收窄4.7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2022年以来中央及地方房地产供求两端政策虽然持续调整,但购房者置业预期不足,叠加疫情反复影响下,房地产市场仍延续低温态势。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新时期,企业更需科学决策,甄别潜力区域与城市,把握结构性机会,修炼内功,提升产品力与服务力,实现稳健发展。当前,随着各地调控政策的持续发力,部分城市市场已现企稳恢复迹象,企业应紧跟政策变动,及时把握市场周期变化,调整营销策略促进销售回款。 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来说: 国央企继续发挥担当作用。在房地产行业运行不畅的当下,国央企仍需发挥担当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投资方面,建议聚焦优势地区和优势板块,运用数据工具科学决策,不盲目拿地,从投资端把握风险。 经营稳健的民企在防控风险前提下,积极作为,把握机遇。房地产行业市场空间仍较大,稳健性民营企业仍需积极作为,抓住新一轮市场重启机遇,实现稳健发展。 出险企业切实解决自身问题,化解风险。一方面,可从公司层面引入国企进行混改,为企业增信,促进融资畅通,助力企业恢复正常经营。另一方面,收并购是目前房企风险化解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项目层面收并购是现行收并购的主要形式,其优势是可以快速回笼资金、实现资产负债表瘦身等,但当前由于种种原因,收并购成交效率不高,出险企业在此过程中应更加主动作为。此外,经过多年经营发展,企业普遍拥有专业化优秀团队,在行业调整过程中,更应保留核心团队,探索发展代建等新的业务发展模式。 获取更多中指报告请在电脑端复制下方链接↓ https://report.cih-index.com/?agentcode=836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