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调控方面,中央层面重申在坚持“房住不炒”前提下,更好地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房企融资环境和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或将得到进一步放松和改善。 4.政策小结 在人口人才引入方面,主要表现为放宽人才落户限制、发放人才生活补贴或租购补贴等。其中,在放宽人才落户限制方面,典型代表有:杭州明确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学历者,在杭州落实工作单位并由用人单位正常缴纳社保即可落户杭州市区;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提出在新区城镇取得新建商业用房或办公用房的合法产权型房屋人员可按照“一房一户”原则申请本人及近亲属落户;上海明确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院校留学回国人员全职来本市工作后即可直接落户,毕业于世界排名51-100院校人员全职来本市工作并缴纳社保满6个月可申办落户,在沪各研究所、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研究毕业生、符合当年度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即可落户;武汉提出年龄不满45周岁(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的高校毕业生凭毕业证书在市内落户,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随迁落户;北京明确创业企业成效突出或带动就业效果显著,发起人或主要创始人符合毕业生引进条件的,可申请办理引进。在发放租购补贴方面,典型代表有:淮安提出顶(更多政策,请查阅中房网 )尖人才、急需高层次人才,按购房总价的50%兑现购房补贴,对符合引进条件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给予5-30万元不等购房补贴;郑州市航空港经济试验区对高层次人才在区内首次购房新建商品住房的,最高给予300万元购房补贴,对于优秀教育人才购房的,最高给予50万元购房补贴,对于产业人才购房的,最高给予20万元购房补贴;呼和浩特对首次在呼购房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长沙对35周岁以下新来长工作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首次购房分别给予10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等。 此外,山西、江西、四川、河北、贵州、河南、湖南、新疆、云南、福建、浙江、重庆等多省市出台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其中,促进合理住房消费、满足房地产合理资金需求是重要内容。 (1)住房保障政策 6月重要事项复盘 地方层面,本月地方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131条,较上月略有减少,但仍为历史高位。其中,宽松性政策117条,中性政策5条,紧缩性政策9条。地方房地产调控松绑维持高频节奏。从调控内容来看,宽松性政策主要表现在放宽行政限制、加强公积金住房贷款政策支持、放宽人口落户和强化人才购房支持等方面,具体包括优化“四限”政策、下调购房商贷和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上调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取消或放宽人才落户限制、发放购房补贴、实行棚改货币化安置等举措。此外,部分地区还从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降低商品房入市门槛、降低房企拿地首付比例并允许分期付款等方面为地方房地产市场企稳复苏助力。紧缩性政策主要聚焦在市场监管方面,具体包括商品房信息公示及宣传规范、商品房销售市场秩序整治、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等举措。本期报告主要对6月房地产行业政策进行梳理,并作解析。 地方政策 松绑性政策出台延续高频节奏,多地重启“房票”安置政策 在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支持方面,主要表现在上调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降低首付比例等,典型代表有:珠海将单缴存职工最高贷款额度由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双缴存职工最高贷款额度由50万元提高至80万元;青岛将单缴存职工最高贷款额度由36万元提高至50万元,双缴存职工最高贷款额度由60万元提高至80万元;唐山将缴存职工购买首套和二套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下调为不低于20%,同时将二孩家庭最高贷款额度上调10万元、三孩家庭最高贷款额度上调20万元;成都将“认房套数”范围调整为缴存职工购房所在地的住房,将购买首套住房申请同城化公积金贷款的最低首付比例下调至20%,购房二套房申请同城化公积金贷款的最低首付比例下调至30%;温州将单缴存职工最高贷款额度上调15万元,双缴存职工最高贷款额度上调30万元,同时将职工家庭购买、建造、翻建、大修首套住房申请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下调至20%,将购买、建造、翻建、大修二套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下调至40%;杭州将名下无住房且无住房贷款记录的家庭最高贷款额度上调20%,将单缴存职工最高贷款额度上调至60万元,双缴存职工最高贷款额度上调至120万元等。此外,唐山、咸宁、池州、泉州、珠海、秦皇岛、潮州、天津、资阳等十余城市出台了“一人购房全家帮”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即职工通过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时,可申请提取其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子女)住房公积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