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3 月中下旬,疫情开始影响上海消费品市场,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3-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下行,同比下降34.1%,6 月随着上海复工复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收窄至 4.3%。上半年上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590.96 亿元,同比减少 16%。 受疫情封控影响,上半年上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 3.4% 至 38996 元,与此同时,上半年上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21028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从消费支出的八大类别看,除居住类、食品烟酒类支出属于刚性需求有所增长外,其余六类消费支出均受疫情影响,呈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教育文化娱乐类、衣着类、交通通信类降幅最大。 此外,服务业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累计同比均大幅走低至历史低位。具体数据来看,今年 5 月和 6 月下降最为明显,其中 5 月上海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累计同比下降 15%,6 月下降 9%;从营业利润来看,5 月商务服务业营业利润下降 50%,至 6 月收窄至 38%,但仍处于历史低位。 2022 年 6 月以来上海线下零售恢复乏力。全市租金水平尚未恢复至疫情前,且目前显著低于其他重点商业城市。 典型重点商圈平均租金走势全线下行,且降幅较为显著,二季度租金较一季度降幅多在 30% 以上,其中,小陆家嘴张杨路市级商业中心商圈租金降幅最大,二季度租金下降 48.5% 至 10.3 元 / 平 / 天。 再加上目前客流显著下降,对商业中心全年运营造成了较大影响。 在克而瑞资管调研过程中,某地铁商铺运营商表示,由于消费客群以过境人流和附近办公人群为主,疫情前周一到周五运营为高峰期,周六为平日 60%,周日为平日的 50%,疫情后人流同比降低 28%,受此影响,周度平均人营业额同比 2021 年降低 22%。 购物中心客流下降非常明显,并严重影响到全年利润创收。以餐饮业态恢复情况为例,在克而瑞资管调研中,正值七八月暑期,这期间一般为购物中心消费旺季,但疫情后的 " 报复性 " 消费并未出现。据多家知名连锁餐饮品牌透露,近两月营业额仅恢复到去年同期的八成左右。 七八月消费旺季尚且如此,而从九月开始的下半年,餐饮消费即将转入淡季,预计未来两个月购物中心仍将迎来一波闭店潮,或导致空置率的进一步上升。 整体来看,疫情对上海零售商业地产带来较大冲击,而且这一影响仍在持续。这些调研中的项目,多为商圈重点知名商业,即便是有些项目空置率较低,但客流量明显尚未恢复到疫前水平。 如今疫情进入第三年,疫情的不断反复致使线下消费需求越来越疲弱,消费总量、消费结构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正在对原有的商业市场造成持续性的影响,伴随疫情新常态的或将是新的关店潮。而这些影响最大的表现就是导致商业中心空置率上升、客流量下降,从而致使商业经营再次调头下滑。 来源:丁祖煜评楼市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