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暴雷房企员工“自救”记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22-10-22 11:42
坐地铁到北京西站 怎样删除网址 碧云轩qq家园 hlod住

2021年初,老王从一家前30强房企“毕业“了!

老王其实不老,也就85后,进入房地产行业10来年。

在日益内卷的地产行业,年龄超了35岁,已是被很多房企和HR们不再待见的“超龄老人“。

刚收到“毕业“通知那会,老王有些意外,但也属意料之中。

意外的是老王作为集团总部客研负责人,没想到也会无用武之地,客研体系这么快就被公司抛弃;意料之中是公司已陷入困境,早有预感毕业不久已。

老王没有做任何的争取,虽有失落,但也未太慌,心中盘算:

名校硕士毕业,从业10余年,中间虽有几次跳槽,但核心经历主要在行业TOP10品牌房企,找个工作应该还是不难。

很快老王就被打脸了.

行业危机快速漫延,毕业人数越来越多,而市场上放出来的岗位却寥寥无几,总监以上的岗位更是稀有。

老王开始认真分析形势,剖析自我,调整策略,至年中,老王已拿到过五六个offer,最终选择了一个国企公司上岸。

一路走来,老王说:

行业很难,过去的高增长快发展的房地产时代彻底告别了,但房地产仍是一个宠大的产业体系,调整自己,狭缝求生,机会仍然有。

以下是老王这段时间总结的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

一、做有准备之人,勇于“吃亏“,持续学习

老王2010年毕业进入房地产,主线一直从事前策、客研工作。

从一个刚开始踩盘都内心忐忑的小白,到后面踩亿元级盘都可演技爆表,各种前策、客调、产策轻松应对自如。

做到区域客研负责人后,老王心里一直觉得缺点什么,在干客研工作的同时,合适时机主动补位,干过商办运营招商、干过土地投拓。

到后面下沉一线商办综合体营销操盘,身兼多职,领一份工资,很累很傻,但老王心里踏实,在干其他工作的同时,也给老王的客研工作提供了更多视角和思考维度。

2022年“毕业“之后,老王分析,客研大势已去,特别是一线城市是区域公司、总部聚集地,属于客研毕业高地。

结合自身经历,把求职方向定位在营销为主,重点商办综合体项目,从细分领域中找机会;客研、产品策划是自身优势,作为备选。

二、调整心态,瞄定目标,主动出击

绝大数房地产从业人员,通常有工作没生活,晚上12点还在微信回复或安排工作常有的事。

突然清闲下来,很多人开始焦虑,迷茫,少数人则利用这个难得的空档期,开始旅行和享受生活。

老王一边找工作,一边回归平淡的生活,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买菜做饭,网上投简历,间隙线上线下面试,也算充实。

调整求职预期,不再追求TOP系规模房企,更加看重企业运营的稳健性;传统高周转的民企基本不再关注,更多关注国企和非传统房企。

如此一来,简历投递的范围大大缩小,利用网络、朋友圈、自媒体等多渠道发现企业需求,做到相对精准的简历投放。

老王从不利用网络一健海投,一般是周二至周四投递(周一企业多内部会议、周五则难安排面试),遇到特别心仪的企业和岗位,也会通过老领导、老同事了解情况或帮忙代投简历。

就老王的经历来看,目前几大专业招聘网络发布的岗位以过时的多,真实有效的少,简直比房地产中介平台还要假,信息辨别筛选很重要,免得浪废时间。

而一些行业自媒体,例如涛哥杂谈、地产招聘会等即时发布需求的一般真实性较高。

三、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新蓝海

当下地产仍不见明显好转迹象,地产人纷纷立志转行,跳出房地产行业寻找机会。

老王也有尝试,转行难度不亚于继续在地产行业寻找机会。

目前地产行业很难,其实其他行业也很难,转行转岗对于刚毕业一两年的大学生还好,地产行业积累本身也不多,从头来过,年龄有优势,机会成本较小。

对于老王这种老地产人,转行若从头过来,对于自身而言职位、薪酬是一道很大的坎;对于招聘企业而言,招管理者需要有行业经验,招新人需低成本、有干劲的年轻人。

一般来讲,换行不换岗,换岗不换行则要容易很多,如地产的营销转行去其他行业干营销,干工程的去基建、干投资的去新能源等等,换行了,但工作性质与过往经验仍有关联。

老王则利用自身规划背景出身,成功应聘一家省厅下属国土空间规划院,不过最终因薪资问题而放弃。

另一方面目前地产公司区域公司合并或撤销,总部精编简政,区域总部和集团总部毕业人数之众,一线城市相对扎堆,新一线和二线相对竞争要小,结合自身家庭情况,不防多一些关注。

四、焦虑无用,面对现实,等待曙光之时

老王这半年的经历,过程漫长,复杂而多元,见过最多的老板,做过最难的选择,最后也成功拿到几个offer。

第一家主业制造业,地产战略与产品总监,薪酬尚可,与“毕业前“基本持平(但一线城市回到二线省会);

第二家,某省国土空间规划院事业单位合同工,薪酬降幅巨大;

第三家,老领导介绍代建公司项目营销总监;

第四家,非地产主业民企,商办项目招商策划总监,薪资与“毕业前“基本持平,但公司较小;

第五家,非地产主业大民企,商办项目营销总监;

第六家,小国企营销总监;

回顾这半年,写下这些,是想告诉地产人,找准方向再加油,机会仍然有,只有熬过低谷,才能迎来新的曙光!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资料图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