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很多地产人最近几年都夜不能寐的话题 房企应该怎样做直播 最近我们都有感受到防疫政策在不断放松,比如高铁站核酸点双码查验的围栏已经撤离、不强制要求落地检、坐地铁不再展示核酸码… 我有一个朋友哲涛老师,关于这个话题我们聊了很多 在他的视角下,现在是房企布局直播最好的时候 新十条发布之后,让线上流量和线下流量的融合完成了非常重要的打通 虽然防疫在放开,但是大家的很多习惯是不容易改变的,就像我们习惯了线上会议、习惯了在短视频里获得信息 很多习惯一旦发生改变就很难再掉头,直播和短视频也是如此 未来五年直播必然会成为一个趋势,且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房企布局直播赛道是毋庸置疑的 你想象不到 10 年前电商会飞速发展,就像谁也想象不到未来 5 年直播到底会打造成什么样 在直播赛道至今未出现比较成功的头部房企,这是一种遗憾,但不得不说也是一个机会 近两年哲涛老师一直和直播赛道里的一线网红有深入的交流 所以这也是我觉得关于房企该怎样做直播这个话题,他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合适人选 (PS:以下正文为我们团队采访刘哲涛老师的文字记录,聊得很深入,分享一些观点给到大家) 01 为什么现在房企们还未真正布局直播赛道 你会发现,虽然现在很多开发商看起来在直播,但其实更多时候并没有真正把它变成一个销售渠道 换句话说,房企还未真正进入直播赛道 哲涛老师跟我说,他觉得房企对直播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 如果一上来就希望做成李佳琦、董宇辉,这个目标就是有偏差的 直播有三种常见的分类,叫头部直播、品牌直播和店铺直播 现在房地产公司基本都在用品牌的打法 实际上最合适的或者说真正能产生直接效益的,却是大家现在都没有在做的,叫做店铺直播 他说,李佳琦那种就相当于头部直播,店铺直播对于房企而言即从项目端做起 现在很多房企都想做头部直播或者说品牌直播,其实他们应该入局的是店铺直播 确实,我在地产这个行业很少看到这种直播,房企可能有几方面的担忧 第一个,担心做不了那么多内容 也有人会担心做直播内容会很累,比如说一天直播 4 小时,每天需要准备 4 小时的内容,还要配备主播、助理等,直接就给大家劝退了 第二个,还可能会降低调性 当然,直播卖场式的风格跟房企的品牌调性总显得不匹配。很多房企可能会担心掉了品味,显得品牌不够高端 再看直播间叫卖、搞笑的恶俗风格,可能会拉低房企的品味 第三个,还要考虑投入产出比的问题 对于直播卖房子这个事情,假如尝试投入的成本很高,但最终获得的收益却很低,那为什么还要做 一场直播长达几小时,背后投入的人力物力很大,很可能每次直播投入几十万上百万预算,一个月也卖不了几套房子 由于这些原因,很多房企并没有把这事推进下去,这些担忧也导致现在房企还未真正布局直播赛道 02 很多房企对直播的想象是被自己脑海中的目标打败了 哲涛老师给我看了这样一个直播间 这个抖音上一个在东莞做汽车玻璃的直播间,每天在线人数只有约 100 人,平均停留时长不到 1 分钟,卖的商品是 39.9 元汽车玻璃油膜膏 虽然规模不大,很多人停留 5 分钟下单之后就走了,随来随走随买。但是直播间观看人数是流动的,这 100 人不断循环,直播一晚上能带来的销量是很高的 在直播间上方不断播放的是 " 清洗前 "" 清洗后 " 的对比图,明显使用玻璃油膜膏清洗后就特别干净,在场景上让用户看到产品效果 直播间现场背后其实只是一块绿幕,便创下单月几百万产值,这已是各行各业的常态 这个小故事也说明了一件事,直播不一定要上千万人规模,只要调整线上的话术,再加上一些内容运营," 小直播间 " 也能活的很好 它们背后的逻辑,其实是店铺直播模式 在他看来,房企做直播首先就要抛除妄想 规模,建议一开始先从小的尝试做起,不可能一上来就是大直播间,降低预期之后你会发现启动直播没有那么难 各位要看到的是,今时今日在各个行业只有 100 人的直播间也是非常赚钱的,可能赚钱的程度是远超大家想象的 03 那么在地产行业,房企应该怎样做直播呢 对于这个问题,刘哲涛老师是这样说的 第一个,很多房企把做内容想的太难了,其实前面提到了一个简单的方法 内容就是 5 分钟或 15 分钟一个循环,一个小时大概能讲 12 次,少的能讲 4 次,反复讲这套流程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个关于恶俗,懂人性 很多时候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些低俗的营销方法,关于直播间搞笑这件事,很多人可能会担心显得品牌不够高端 这些营销方法背后它一定是击中人性的,但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击中人性,又能够符合地产的价值取向呢 大家以为的搞笑恶俗,背后其实是底层人性思维 我们可以抵制恶俗,但还是要迎合人性,如果内容没意思很多人是不愿意看的 不妨学习抖音直播的娱乐思维将直播内容娱乐化 样板间讲解也可以用娱乐化的方式。例如前段时间刘哲涛老师分享的一个特别夸张的例子,特工看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