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方面,来自安居客、58同城和赶集网的数据显示,10月北京二手房房价明显企稳,业主端涨价现象不复存在,部分着急卖房置换或着急用钱的业主开始主动调低报价,预计11月北京部分前期房价涨幅过快区域的房价,以及大户型房价将出现回落。 另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统计,10月北京区域通过我爱我家达成的二手房交易中,使用商业贷款支付的比例占52.4%,较9月减少了9.4个百分点,全款支付的比例达到32.4%,较9月增加了7.9个百分点。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认为,北京楼市调控新政出台后,信贷的收紧以及首付比例的提高,尤其是二套非普通住宅首付比例的大幅提高,使得全款购房比例有所增加。 此外,10月北京区域通过我爱我家达成的二手房交易中,一居室占30.3%,环比9月增加2.5个百分点,两居室、三居室分别占49.3%、17.6%,环比分别减少0.8%、1.8%,其中,一居室在今年10个月中占比首次超过3成,而两居室的占比则首次下降到了5成以下。 9·30新政出台后,非普通住宅首付比例大幅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户型住宅的交易,不少资金实力相对有限的购房者,不得不转向购买14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使得大户型住宅的交易占比在10月出现下降。 >>市场表现 购房者不着急出手业主报价开始松动 对于一直在看房的曹小姐来说,新政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如果没有新政及时出台,北京的房价肯定还会继续上涨”,曹小姐说,在此之前半年有余,她一直在看房选房,眼看着业主坐地起价自己手里的现金越来越不够用,但新政一出,市场突变,“接下来就可以慢慢选房看房了”。 位于东四环外某中介门店内,三个经纪人百无聊赖地各自玩着手机,他们告诉记者,最近一个月市场非常明显地转冷,带看量、新增客户量比9月都有明显下滑,“一周能成交一套房就已经很不错了”。尽管如此,业主的报价并没有出现大幅松动,不着急出手的业主并不会轻易调价。 在9·30新政强力调控下,北京的二手住宅交易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冷却。二手房市场买卖双方的心态已然发生转变,购房者的心态由恐慌趋于冷静,不再着急入市,转而等待观望;业主端惜售、涨价现象也不复出现,部分着急卖房置换或着急用钱的业主开始主动调低报价,希望尽快变现脱手。显然,9·30新政已经扭转了北京楼市曾经的过热态势。 □政策 “控地价、限房价”加速落地 10月28日,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就9月底挂牌的4宗地块发布第二次补充公告,海淀区永丰三地块的商品住房销售均价不超过5.34万元/平方米、最高单价不超过5.61万元/平方米,大兴黄村地块销售均价不超过5.58万元/平方米、最高单价不超过5.85万元/平方米。 据悉,这是9·30新政出台后首批“控地价、限房价”地块。9月30日,北京市发布《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控地价、限房价”的土地出让方式,在严控地价的同时,对项目未来房价进行预测,试点采取限定销售价格并将其作为土地招拍挂条件,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持部分住宅作为租赁房源,满足城市居民租房需求。 10月13日,北京市规土委发布海淀区、大兴区四宗地块出让补充公告,明确四宗地块将采用“控地价限房价”的方式挂牌出让,本次补充公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销售限价。 为确保限价政策的有效执行,政策红利惠及住房需求群体,北京市住建委还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项目的建设和销售管理。 确保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品质。加强引导,严格监管,在设计、施工、交易等环节层层把关,确保此类项目的质量、安全符合有关标准,建筑品质与周边新建普通商品房项目相当。 杜绝变相涨价等违规行为。将加强销售管理,明确项目销售不得有捆绑装修、搭售车库等捆绑搭售行为,或者以附加条件等限定方式变相涨价,迫使购房人接受更高价格。同时,也将严格查处倒号卖号等违规行为。购买后五年内不得再出售。四宗地块住宅项目性质虽为商品住房,但因采用了“控地价限房价”的出让方式,为防止购买后短期内出售牟利,参考自住房、两限房及经济适用房再上市有关规定,明确购买后五年内不得出售。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表示,“限房价竞地价”土地竞价方式的改变,给周边在售和即将上市的项目们重重一击,特别是限定了地块中商品住宅的最高价格,意味着30%的大户型产品也将限定价格上限。周边的高价盘将面临着位置接近、配套趋同、户型面积相似竞品带来的销售冲击,但定价却要比竞品高出30%-40%。产品规划、精装标准、公共部分以及物管服务,整体品质的升级如何能让购房者心甘情愿地多付出30%-40%的购房成本,成为高价盘需要自省的新课题。而当“限房价竞地价”地块的供应由点及面,这也将成为摆在曾高价拿地的开发商面前共同的问题,如何破解需要智慧,更需要时间。 □外地 “四小龙”新房销量全面下滑 据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市场研究院数据统计,进入10月后,今年楼市曾一度火爆的“四小龙”——南京、苏州、厦门、合肥的商品住宅销售量全面下滑,市场降温趋势十分明显。 其中,南京9月商品住宅平均每日销售449套,10月迄今的日均销售量仅为207套,环比下降54%。苏州9月的商品住宅日均销售量为463套,10月迄今的日均销售量为175套,环比下降了62.2%。厦门9月的商品住宅日均销售量为22套,10月迄今的日均销售量仅为7套,环比下降68.4%。从每日数据上看,自9月5日开始,厦门的商品住宅交易量就已经下滑,并长期维持在20套以下。虽然合肥10月的商品住宅销售数据尚未能得出,但据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市场研究院数据统计,9月下半月开始,合肥的商品住宅销售数据就已经开始下滑。9月上半月,合肥商品住宅日均销售267套,下半月仅有60套,环比下降了77.4%。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分析表示,今年一季度,北上广深楼市火爆,随着3月底上海、深圳调控新政的相继出台,南京、苏州、厦门、合肥等二线城市接过了楼市火热的接力棒,交易量上涨、房价攀升。随后,在“因城施策”方针的指导下,合肥、厦门、苏州、南京先后于7月1日、7月15日、8月11日各自根据本地情况出台楼市新政,并初具成效。十一长假期间,全国20余城的调控风暴中,南京、苏州、厦门、合肥也再次为调控加码,在限购、限贷、土地政策、市场管理等方面出台了更多的、更严的新政,并最终成功在10月有效地控制了市场的交易热度,化解了市场恐慌,让楼市交易回归了冷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