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楼市成交同比下滑明显:上半年新建住宅成交一线城市同比下降32%,二线城市同比下降24%;二手住宅成交一线城市同比下降51%,二线城市同比下降39%。与此同时,由于推盘增加及销售速度的下降,商品房库存上升较快,国内18大城市住宅可售套数合计85.2739万套,环比上升3.6%,去化周期增加到12.6个月。考虑到去年多个城市土地成交量较大,分析人士表示,下半年高库存的压力可能使得部分城市存在价格下跌的风险。 在景气度低迷的情况下,部分房企在旅游地产领域看到了全新的商机,并积极向文化旅游地产转型。近一段时期,万达、绿地等大型房企均开始大手笔投资建设文化地产,华侨城A也开创了“主题公园+商业地产”搭配的先河;进入7月,中弘股份宣布与上影集团签约开发影视旅游地产更是将这股转型旅游地产潮流推到高峰。在目睹了房地产行业的这些新变化后,A股投资者一改此前的悲观论调,转而用更为积极的目光重新审视房地产板块,这成为带动申万房地产指数近两周来连续反弹的关键。 根据Wind数据,6月25日至7月4日之间,申万房地产指数累计区间涨幅达3.63%,同期沪综指累计涨幅仅为1.25%,而年初以来地产板块的累积涨幅也仅为1.66%,表明板块指数在完成阶段性探底后已经开始企稳回升。
国企改革是未来五六年重要投资主线 经历了2013年的疯狂,成长股估值过高已经成为诸多投资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朱雀投资高级合伙人王欢表示,公司内部更喜欢从市值空间的角度去考虑成长股,而不是估值角度。中国是一个后发经济体,很多行业和企业的成长在海外有可比的参照物,可以通过考察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成长前景和规模来判断中国经济的体量等因素,然后去测算市值空间。 对此,星石投资首席策略分析师杨玲表示赞同。她认为,对于成长型企业而言,关键的不是估值。星石在筛选成长型公司时,把估值放在第二位,把行业的趋势放在第一位。王欢认为,很多成长性的行业具有高度竞争性,并不表示每一个企业都能平均地分享行业成长,在探讨行业泡沫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对所投公司有没有更大信心。 低估蓝筹股或有机会 今年以来,创业板指数在大幅回调后重新上扬,走出“V”字反弹的行情,而沪深300指数一直处在箱体震荡状态,这意味着蓝筹和成长之争尚未决出胜负,私募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意见分歧。 重阳投资合伙人、基金经理陈心认为,与挑选高估值的成长股相比,目前低估值的蓝筹股更有综合性收益,下半年应该有一个整体性的机会。特别是银行股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担忧后,其风险在股票价格上已充分体现。 景林投资首席策略分析师倪军认为,目前就所谓的成长股而言,可能会呈现出成长疲态。今年以来,虽然市场不断下行,但很多银行股从3月中下旬至今的涨幅已有20%,回报可以说很可观。久银基金董事长李安民认为,银行面临负债升级、利率下行的趋势,市场风险也在陆续暴露,银行股要涨起来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资产管理行业三方面应对挑战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执行官谢建杰6日在第二届“金牛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步入公募时代,资产管理行业应从三方面应对挑战:一是差异化存在,突出竞争优势;二是提高投资管理能力;三是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体制机制。 谢建杰表示,只有发展差异化竞争策略,开发适合投资者实际需求的产品,资管行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不管是基金公司还是证券资管公司,投资能力都是立身之本。只有为客户不断奉献绝对收益回报,才能迎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各项业务的良性循环。提高投资管理能力,努力实现绝对收益,控制净值波动风险,才能铸就资产管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资产管理行业是轻资产行业,雄厚的人力资源,是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根本保障。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是关键因素,随着公募基金管理牌照的放开和私募基金的合法化,未来将出现越来越多的股权结构灵活以及实行合伙制的资产管理公司,这些公司将对传统资产管理公司的人才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从而从根本上挑战目前还占据优势的资产管理公司地位。 今年一季度券商资产管理规模增加到6.08万亿元。但券商资管面临着投资门槛过高、不能公开宣传的问题。与此同时,截至今年6月30日,发行公募基金产品的基金公司已有84家,公募基金产品的最新规模已达3.548万亿元。但目前公募基金面临着品种单一,基金业绩与整体市场相关性强,收益波动较大;投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市场渠道的问题。
银行理财业转型需解决七大问题 自光大银行阳光理财A计划在2004年7月份获批起,理财业务正式在中国金融机构中启动。数据显示,2005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额为2000亿元,到去年年底,发行额已增长到68.2万亿元,余额是10.2万亿元。 私人银行业务最近5年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已经有32家银行在40多个城市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的客户或者开户的客户总量达到38万多户,管理的资产也达到3.6万多亿。 杨再平指出,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有三方面好处。一是为投资者带来了收益,去年到期的4.9万款的理财产品全部实现到期支付,给投资者带来了4500亿收益,年增长50%;其次,70%的理财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说明理财募集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相当可观的;三是理财业务促进了银行业的转型升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去年从19.5%增长到22.5%,理财业务在其中的贡献突出。例如工商银行的理财业务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贡献达到21.08%。除此以外,理财业务还推动了金融改革,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过程中理财先行,功不可没。 杨再平表示,银行理财业务经过十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希望我们能共同努力推动理财业务的发展、转型升级,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能再创辉煌。”杨再平说。 银行承担过多风险难持续 |
- 上一篇:快讯:两市双双低开 有色石油股跌幅居前
- 下一篇:中国基金报多媒体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