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在刘志峰部长、谢家瑾司长等行业领导的正确引领下,一代代地产人继往开来、薪火相传,我们今天才得以站在中国房地产30年发展成就的丰碑下,一起回顾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畅想像花儿一样美好的愿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迅速复苏和飞速发展,30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从经济效益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施工、竣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额等持续大幅增长,已经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从社会效益看,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特别是对人们的居住条件的改善作出了很大贡献;从环境效益看,以"以人为本"、"环境友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建筑正在逐步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主旋律,为我国人居环境的提升作出了很大贡献。 房地产业既要为发展国民经济服务,又要为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服务,同时做好两个服务,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根本宗旨。2016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政府用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是国际通行做法。房地产的"长效机制"真正促使住房回归居住的本质属性。在此过程中,中国网地产中国必须发挥专业优势、传播优势,多生产深度报道、观点评论,多发出权威声音,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平台和渠道,与其它主流媒体一起为中央政策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媒体具有的引领导向、服务大局、鼓舞士气、凝心聚力、明辨是非等等作用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上是不可或缺的。 30年,不过是历史长河的一瞬,但于中国房地产行业而言,却已走过萌芽期的懵懂、成长期的困惑、黄金十年的亢奋、白银时期的低落与调整……如今,站在行业划时代的转折点上,回顾与展望十分重要。"知史以明鉴",作为行业的观察者和参与者,作为负责任的媒体,中国网地产中国因此力邀行业权威顾问、专家翘楚以及在坐的亲历者、见证者,一同推出"中国房地产三十年"系列活动。 再次感谢大家百忙之中莅临"中国房地产30年系列活动"发布会现场,行业会因为大家和衷共济更精彩!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李总的致辞!听了李总的致辞,作为媒体人我感觉责任重大。 下面,有请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建设部原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先生致辞。刘部长真正是参与行业创办的前辈。 刘志峰:各位来宾,下午好! 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 刘志峰 很高兴出席中国房地产30年系列活动发布会,和大家一起回顾房地产走过的历史。小平同志的讲话拉开了城镇住房改革的序幕,从小平同志的思想开始,房地产进入了四个阶段。当然这次完善还在进行当中。激发了住房供给和市场活力,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拉动了经济增长,改变了城镇面貌,促进相关产业比较,满足老百姓住房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作为历史记录者的中国网·地产中国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回顾历史、见证时代的机会,很有意义。 我是从1992年调到国家体改委担任副主任,并兼任房改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房改的日常工作。现在在中国房地产协会当会长,从事相关工作,从体改委算起正好25周年。从房改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到重要文件的起草,亲身经历和见证了这场伟大的变革。 1949年全国解放时,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5平方米,但是从1949年到1978年,近30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不升反降,从4.5平方米下降到3.6平方米。经过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推动,1978年到2014年,在城镇人口增加了的情况下我国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33.3平方米,增加了4倍,人口增加了3.4倍,住房面积人均增加了4倍。 住房由极度短缺到快速发展,再到追求品质,实现了三个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到去年底我估计目前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大概是36平方米。中国正在由“有房住”向“住好房”转变,但房地产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供求矛盾突出,结构调整缓慢,土地成本过高,金融风险加大,资源能源消耗严重。特别是这几年,城市分化严重,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库存较大,导致调控难度加大,空城增多。为此,中央提出要建立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房地产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认为还是要总结历史、面向未来。“总结历史、面向未来”就是要贯彻近年来党和国家在房地产领域提出的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战略,积极利用房地产的制度优势和创新优势,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房地产,使房地产改革既符合国情也符合市场规律。我们讲市场规律还是要讲供求规律、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则。房地产在稳中求进的方向上,要服务于稳,解决群众基本居住需求的出发点不能忘,要服务于民。住房的居住功能不能丢,要服务于住。 总结历史、面向未来,就是要深化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中央“三去一降一补”的要求,满足多层次的需求,就房地产而言,优化产能,主要是要整合优势资源,加大兼并重组的力度,淘汰落后技术和旧的发展模式。这两年实际上这项工作一直在进行。目前国家统计局统计房地产企业有9万多家,实际上我们机构调查房地产企业大概是3万多家,为什么呢?好多大的集团像恒大、万科,一个企业下面有项目公司、地市级公司、省公司,具有法人地位的交税的就有300多家,真正万科算是一家,万科下面的省公司、区域公司和子公司不断地算进去,真正算就是3万多家。3万多家里面有好多是半死不活的。真正正常运作的也就1万多家,当然我说中国不需要那么多房地产公司,因此要加大资源整合,目前整合工作已经取得成效。去库存不能简单地靠需求,从源头提供有效供给。去杠杆就是要稳定房地产金融,防范金融风险,大企业要少用杠杆,中小企业要减轻融资成本。降成本既要集约土地、材料、人工的成本,也要降低企业关系成本,提高效率效能。补短板既要补规划设计的短板,也要补产品的短板,既要补投入的短板,也要补技术的短板,既要补资质的短板,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尽快取得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