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房主,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然后未来共同培育。如果我仅仅是个二房东,我觉得这个事没有太大的意义。 如果说这两个星期有什么能比“毛大庆离开万科”更戳中房地产记者们兴奋点的事情,应该就是“毛大庆要自己创业做孵化器”了。 这个中国地产界的明星职业经理人,在过去的21年里,经历了凯德、万科,这样的巨无霸,并且成功地用能力证明了自己,甚至为北京万科带来了“一个200亿的时代”。 如今,他想做的,却是影响和改变更多年轻人的未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也觉得养老产业挺好,但最后还是选择做跟年轻人有关的事情。因为不想当老人,想当年轻人。“如果能让他们这些人在未来出来几个出井伸之,出来几个乔布斯,我觉得我的未来还是挺有意义的。我肯定当不了那些人了,但我希望能够弄一两个出来,这是我的最深心底的话。” 我还没有离开商业地产 “我还是没有离开商业地产。”3月20日,毛大庆在接受《财经网》记者采访时称,商业地产的变革,其根本源自于整个经营方式和思维模式的变化,注重的是资产的投资回报。他的创客空间,扮演的是一个经营者的角色,将存量不动产和待浮花的创业团队沟通起来,实现二者的双赢。 事实上,促使他投身孵化器行业的是两件事。第一是,目前城市的人口需求和不动产存在资源错配,大量的存量不动产实际上并没有良好的投资回报,毛大庆想将这些都利用起来;二是,他曾经花了一年时间做了一个中国的人口结构分析,分析显示25-40岁的人群是社会创造创新的基石。而我国第二波人口高峰1987-1996年出生的1.8亿人,如今恰好处于25-40岁这个阶段。 因此,他认为,他准备从事的孵化器行业十分具有成长性。而在他曾经和郁亮的探讨中,郁亮也曾表示,传统房地产已经不在风口上了,“未来的成长性在哪儿,风口就在哪儿”。 我不喜欢被称作“二房东” 毛大庆还表示,自己并不认同外界给他冠上的“二房东”称号。因为,他准备要做的孵化器,采取的是轻资产的模式。 “分成会是跟房主或者说开发商比较多的合作模式,大家共享未来的成长,我们可以优先劣后。但是我们要讲究分成,我不要太大的成本,就是说你上来就先赚我一道,然后我再赚人家一道,这不是我要干的事情。我跟房主,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然后未来共同培育。如果我仅仅是个二房东,我觉得这个事没有太大的意义。” 据了解,毛大庆的创业孵化器目前已经有多个客户希望入驻,但他同时表示,将会根据标准严格筛选。同时,这个孵化器将是立体的,他还把这个立体的状态以房地产术语归纳为“刚需、首改、再改”。也就是说,刚需指的是那些尚待孵化的甚至都还不能成为企业的项目,这类客户支付能力较弱,但却是主流;首改、再改指的是那些已经基本成型、不需要孵化,甚至已经略有规模的客户。“首改、再改,我觉得市场还是很大的。”毛大庆称。 此外,毛大庆还透露,自己的创业孵化器会在3个月内和大家见面,到时会对经营及盈利模式做更详细的说明。 以下为毛大庆接受采访实录: 记者:想问毛总关于创业的一些想法,比如说您是从哪些方面考虑到这件事情,您觉得这件事情有哪些方面的意义,才启动这样一个概念? 毛大庆:从大概去年年初,我在参加北京市两会的时候,有委员提出建议北京这类大的城市应该逐渐地学习欧美、特别是美国的,一些对于存量不动产的研究工作,同时在那个时候我们还有几个不同的线索在研究存量不动产。 可能你们记得,当时丁长峰丁总带队,和北京的链家也有过一次探讨,链家也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模型,但是他们是针对住宅做的,就是把北京市的存量住宅整合在一个平台上,相当于一个持有人,然后把它再重新包装,在租赁市场上再租出去。这种模式在美国早就已经在做了。 当然两会的时候也提到把一些存量的写字楼,包括政府改革之后楼堂馆所的退出等等的问题,包括在京的一些办事处闲置房产,怎么把它激活。当时在两会上有港澳委员提出向国外学习,把这些存量不动产变成一些社会上的医疗机构。其实已经有案例了,我在万科的时候在研究,把一些卖不出去的写字楼变成一些专科医院。 北京有几个比较有意思的案例,你们可以关注一下在北三环台湾人办的宝岛妇幼,那就是一个破写字楼,下面是一个破商场,开不下去之后,改成了医院,这个医院现在生意非常好,我去参观过几次。 不管是万科在住宅存量房处理上的研究,还是后来看到一些北京的经验,包括国外的经验,都是把一些弄不出去的房子转成其它性质。比如说我们去年还研究把一些商业地产空间做成教育的奥特莱斯,北京万科已经在做这个工作,在昌平那边在研究这个东西,有很多的种类。 我去年在很多次会上说,商业地产的变革其实不是研究商场怎么提高经营效率,怎么把它的商户从卖衣服变成做餐饮,其实这都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商业地产的变革来自于经营方式的变革和经营思想的变革,可能会营造出好多新的叫做商业地产的运营模型,我这个事情也是一种商业地产。所以仍然万变不离其宗,没有离开我原来研究商业地产这件事,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在过去这一年多里边,我在万科研究商业地产的时候,其实我也在思考,商业地产是个什么东西呢?商业地产就是个房子,里边可以卖衣服,也可以卖吃的,也可以做电影院,也可以卖儿童的活动场,也可以卖办公室,这都是可以卖的。其实你到欧美,比如加拿大温哥华、美国去看,人家很多商业楼,半座楼里面都是好多家私人诊所,你说这不是商业地产吗?它也是商业地产,只不过业务形态是医疗。所以我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在想一个问题,一个商业空间它本身这个空间的资产价值怎么释放,它有什么释放方式,我做了一些相当深入的研究。 比如说把什么东西放在这里边,每平米投资回报率高、租金回报率最高呢?是甲级写字楼高,还是乙级写字楼高,还是共享办公室的成长性好呢?可能刚开始创业空间的人付不起太高的租金,可是它的成长性好。 我搞这个其实还是在搞商业地产,只不过我对商业地产的想法可能更传承了很多凯德置地的思路,因为凯德在商业上的看法,完全就是从资产的投资回报上出发,因为它后边就得对接投资人,就得对接资本市场,他所有的老板都是资本市场,我们都是运营商。站在运营商角度上怎么看这个问题,这是第二点,就是我在研究什么空间回报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