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庆:我没离开商业地产 也不是“二房东”(3)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7-07-29 14:08
王偌薇 欧尚潮流网 雪白颜料 双鹰河吧 皇德耀世将神 白山小娜 看戏在霍格沃兹 新民五笔

回答你这个问题,这个生态系统就带来了,谁能够作为资本的伯乐,看见这些企业,然后投对了,资本的增长就是巨大的。所以我们做的是一个空间,但实际上这个空间提供给背后的所有相关生物链上的人,都从这个空间里边可以获取它应有的价值。

这个事情未来的延展,给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寻找他们投资对象的非常好的平台。我把很多可能的小种子都放在我这上面去孵化,可能阳光一照,弄点水,它就猛长起来了。可能也有种子死了,这个死亡率是很高的,孵化半天还孵化不出来,这个就死了,那就再放一个新的进来。我们这等于就是一个“蔬菜大棚”,里边种草莓,种土豆,种黄瓜,就是这么一个业务。

记者:第三个问题,大家可能会比较关心您作为一个明星职业经理人,您为什么会去做创客空间?

毛大庆: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因为我想当老师,这辈子的理想最后还是想去当老师。当老师是一个永远干不完的职业,你干到多老都可以干,你只要讲得动课你就可以讲。另外老师也是一个可以影响人的事,我特别愿意影响人,当然不是想唆使别人,影响人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事。

我想当老师,我想影响别人,这是一个根本。孵化器也不是我一辈子要干的事,我可能未来还是要去当老师。当老师我也想过,可能在不久你们很快就会看见我以另外一个身份出现,可能会在某个学校的研究所里边,今天不便透露,但是应该不会太久。我想当老师,这是一个。

第二,我喜欢做年轻人的事,我就想一直年轻,一直不想老。当你跟年轻人天天在一起的时候,会激发你很多的思路和闪光的地方。因为这个时代永远是年轻人推动的,我们都会慢慢变成不年轻的人,但是永远会有新的年轻人出来,所以我一直不想让年轻人觉得我跟他们没话说。所以我不想当老人,我想当年轻人,这是我第二个想法。

第三,我讲了好多遍的,就是一个人生经历体验的问题。但是你不能在任何时候都任性地去体验,我觉得我前面这20多年还是挺中规中矩的,认认真真地当了一个自己觉得还凑合的职业经理人。当然这个职业经理人也拜赐于这个时代和这个行业,让我觉得还有事可以干。好多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早都干得很困难,我们这个行业的职业经理人还挺风光的。

但是我觉得有两个问题激发了我对这个事的思考。一个就是主宰一件事情的推动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感受,我不知道。我特别羡慕的是那些初创企业的人,因为想体会创个业,干点自己能够控制它的发展变化的事业是个什么样的感受。我觉得做了一辈子职业经理人,我想去感受感受这个事情是怎么样的。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其实我这个创业不是一个纯粹意义的创业,我这个创业是帮人家创业,不是我自己在那里创业,我这个无外乎就是房地产的延续而已。但是这个事情可能改变一大堆年轻人的未来,我觉得这个太有意思了。我每次路过中关村的创业大学,都要在那里待一会儿充充电,感受那里的气氛和氛围,会给你无限的冲击力。我就在想,我现在已经不可能那样了,但是我可以帮他们干,这是非常好玩的一件事情。

还有一个就是我去年、前年多次跟你们在不同的场合谈到过,我花了一年多做了一个深入的中国人口结构分析和走势研究,这对我现在所做的选择影响很大,因为这个分析里面给了很多的数据和非常精准的趋势研究。

上世纪70年代,日本战后出生高峰的这批年轻人,进入到25岁,到他们进入到90年代,他们40岁,这批人创造了什么?创造了日本今天的老本,还在吃个没完。你们翻翻日本这些大的株式会社的领导,哪个不是当年的创业青年?更不用说乔布斯了、比尔盖茨,肯定都是创业青年。他们为什么能成功?因为社会环境、国家政策和那个时候他们对社会发展经济的引导。

我们试想,如果中国从1994年开始抓科技创新,今天的中国一定不得了。时不我待,我现在看的问题是怎么养老的问题,你再让我去当创业青年已经不太可能了。但是第二波人口高峰来了,但第二波高峰的人远远少于第一波高峰的人,第一波大概出生了3.3亿人,第二波高峰是1.8亿人,但是再怎么样也是1.8亿的年轻人,也是1.8亿进入25到40岁的人。如果这1.8亿25到40岁的人,中国再不能抓住他们创业的话就完了,第三次高峰只剩下大概1亿了,而且还要再等十几年以后,等得起吗?那都第N次工业革命了。

我如果能参与到这件事里边去,如果能让他们这些人在未来出来几个出井伸之,出来几个乔布斯,我觉得我的未来还是挺有意义的。我肯定当不了那些人了,但我希望能够弄一两个出来,这是我的最深心底的话。

我干了21年的房地产,但是再往下的意义何在?所以我找一个事情,非常好玩,又没有离开房地产,我也就懂房地产;但是又能够盘活一点社会不良资产、存量资产,还能帮助年轻人创业,弄不好还弄出几个乔布斯,这个业务你们肯定会支持我干。

有人评价我说,我现在干的这个事情,就好象马拉松跑到30公里的时候。人家说马拉松是从30公里开始的,就是30公里以后才叫马拉松,30公里以前不叫马拉松。他说这句话我觉得特别对,到30公里以后,我经常会在那个时候喝一下水,停一下,我想前面就剩12公里了,也就是1/4多一点,这个怎么跑?

第一,你确实可以感受到,再坚持一下就到重点了,你确实可以享受一下那个愉悦,戴上奖牌的快乐;但是后面12公里,每一公里都很艰难,因为这时候的10公里不是开始时候的10公里,你的能量已经耗得差不多了,加上天气如果再热点,还是很艰苦的,但是你基本上可以判断,这个事情是可以拿下来的。

第二个你要想什么?这个事千万别出状况,别行百里半九十,别好不容易跑到30公里,到33公里的时候脚崴了,35的时候抽筋了,那就功亏一篑了,还是要想一想,要有战略战术。为的是把这10公里拿下来,享受这个快乐。他说你现在到30公里了,你可以非常明确地想后面的战略战术问题了。我说恐怕也是,人生到了30公里。你说快接近尾声了吗?也不是,还挺长的。你说很初级吗?也不是,30公里跑完了。我们每个人处在人生的马拉松阶段都不太一样。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