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 在同创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看来,过去,在房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购置房产和土地的热情不断高涨,尤其是核心一二线城市,“买房”成为公司改善办公条件、资产配置的方向。而眼下,楼市步入“史上最严调控期”,房地产投资价值不被看好,从资产保值的角度考虑,一部分上市公司开始抛售资产,保证资产价值不会受到楼市调整期的影响。 分析:获低廉土地或面临现金流挑战 关键词 特点 方圆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邓浩志也表示,外来房企布局大广州有两大原因,一是广州是四大一线城市之一,作为全国布局的房企,都需要在重点城市布点,这是战略需要,也是展现一线房企地位所必需的;二是广州房价地价“性价比”较高。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卓文表示,外地房企让广州房地产市场更加“多元化”。龙湖、华发这些企业一向以产品品质和物业管理著名,万达以城市综合体打开了市场,华润、绿地、金融街等企业资本实力雄厚。广州房地产市场正打破以往本地龙头房企垄断的局面,走向新的多元化。 地产白银时代到来,转型是趋势 4
随着楼市调控的不断深入,近期房企并购、转让行为频频发生。与此同时,不少房企也选择了“减法”之路,多家上市公司正“轻装上阵”进行轻资产运营。而一线城市仍然是三四线城市外来房企眼中的“香饽饽”。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楼市进入白银时代,房地产行业将呈现出规模化聚集与并购重组频繁发生的特征,“大鱼吃小鱼”的并购现象与合纵连横的“强强联合”成为“新常态”。 此外,上市公司有市值维护的需要,卖掉或者转出低效率资产,可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等重要财务指标。最近两年一些企业经营状态“如履薄冰”,再加上银行等金融机构“风控”较为严格,导致企业资金运作陷入紧张局面。为了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甚至为了“保壳”,部分上市公司开始抛售资产,平衡财务报表的收支,保证自己的上市公司地位。 记者还注意到,一些非地产类公司也在“瘦身”。日前红豆股份(600400,股吧)清空了去年同期价值9.55亿的“投资性房产”;中联重科(000157,股吧)上半年公司处置了价值6000多万元的“投资性房产”;天坛生物(600161,股吧)上半年公司处置了价值3400多万元的“投资性房产”。此外,远大控股、天夏智慧、山东药玻(600529,股吧)、西部矿业(601168,股吧)、晨鸣纸业(000488,股吧)5家公司的投资性房产,也被清零。 对于并购方来说,通过并购可以获得被收购公司旗下项目,降低拿地成本,如2017年3月,融创中国以23.04亿的总代价收购北京(楼盘)融智瑞丰与成都联创融锦,获得总建筑面积168.1万平米,均价仅为1370元/平方米。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公司平台背后的资源,包括融资渠道、产业渠道、甚至是存量资源等,促进主营业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轻资产运营寻找发展契机 3 眼下,无论是投资地产的上市公司,还是专注地产行业的资深房企,都出现了扎堆抛房的现象。那么这一市场变化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张宏伟表示,从去年国家开始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到酝酿建立“长效机制”,再到多地楼市新政出台,种种迹象表明本轮楼市调控的决心前所未有。未来几年,房产也将成为一种“慢资产”,短期投资风险大。从房企发展趋势来看,“躺着都能赚钱”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企业的升级转型势在必行。依托实体做轻资产运营也好,不断冲入新领域铺大摊子也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是未来房企立足的关键。 “大鱼吃小鱼”现象频现 特点 张宏伟指出,房地产已经从增量房市场转变为存量房市场,过去“拿地-开发-销售”的简单赚钱模式,在2016年就已经画上句号了,接下来更多的房企会把如何盘活存量资产作为自己的核心业务。所以,无论是迫于中长期房地产行业发展空间局限性,还是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发展的需要,或是为了降低融资成本的需要,品牌房企“跨界”转型投资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在转型力量推动之下,更多的房企开始剥离部分或全部地产业务,这些公司将出现“卖房”现象。 特点 广州拿地将更为“全国化” 今年以来,广州本土房地产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主要原因就是外来房企纷纷抢滩进驻,包括金融街(000402,股吧)、龙湖、融创、阳光城、泰禾、新城控股等外地房企“入侵”。 1 转型发展模式下的资产重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