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同:谢谢肖总给我们介绍了宝龙的运作模式和布局。接下来请舒总介绍一下五洲国际的发展情况。五洲国际在综合性运营发展方面非常有特色,他是住宅、商业、物业、物流都有涉及,是综合性发展的。别人是比较重开发、轻经营,他是特别注重经营,这一块您给大家介绍一下,运营体验方面的一些经验。 舒策城:五洲一开始就是做商业地产的,这两年我们才有一部分的住宅地产。我们原来是做专业市场的,一开始做家居建材,后来做五金、工艺品,从去年开始我们还做了农产品市场,在专业市场这个板块来说,我们应该是全业态覆盖。 我们也选择做了16个综合体,这两年综合体的数量相对少一些,因为在有些城市的综合体确实很饱和了。刚才欧阳总说的是比较有道理的,有的地方城市不大,反过来它的竞争也不太激烈,我们在这样的城市有三个综合体运营得比较好。 其中有一个在无锡的一个镇,这个镇总共人口只有3.5万,我现在最高的租金每天一平米11块,我估计很多大城市也只有这个价格,我们在杭州的综合体的租金还不到11块,杭州的土地是1000多万一亩拿的,反过来在无锡的一个镇里的租金可以做到11块每天。 如果不要过剩饱和的话,商业地产是非常好的行业,有些地方确实是规划太多了,大家都吃不饱。所以我们在城镇综合体这一块,五洲做得也是蛮有特色的。 我们刚开始做城市综合体,后来发现竞争这么激烈,后面我们就转做城镇综合体。 我们在云南保山也有一个综合体,这里的生意也很好,每天晚上至少有4000-5000辆过来消费的车,因为当地的市场没有饱和,所以我们在当地做了之后就可以成为当地的老大。 在专业市场这一块,我们现在总共管理了81个项目,中国专业市场的总量还是比较大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在2000年的时候,专业市场的营业额在15000多亿,到了2015年底,已经差距10万亿。中国专业市场的销售额每年都在增长,大概每年的增长都有两位数。 我们浙江的专业市场在全国来说应该做得是不错的,我们把专业市场分成两类,一类是消费市场,一类是产地市场。像我们浙江乐清,我们开发了电器城,这是产地市场,我是一个产业的窗口。我们的海宁皮革城也是一个产地市场。 很多省会城市的项目大部分都是消费市场,它反过来没有什么产地市场,它的产业都不在大城市,都在很多小城市里面,所以专业市场板块,我们研究的还是蛮到位的。 我们将来的目标是要做1000个专业市场,10万亿的规模是多少个专业市场呢?是4900多个,其实全中国的专业市场不止这么多,我说的这些专业市场是每年营业也在1亿以上的。 浙江的专业市场做得还不错,浙江的很多县域经济就靠专业市场,整个海宁就靠一个皮革城,如果海宁没有皮革城,海宁经济就垮了,整个义乌就靠小商品城,整个乐清就靠电器城,乐清的电器城每年的销售额也有1000多亿。 从商品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里,通过专业市场这个渠道走,成本是最低的,你只要这个渠道的产品成本最低,你就不可能被人代替。 五洲有商贸、物流,接下来我们还准备做一个动产质押的业务,房子属于不动产,它可以融资,除了汽车和钢贸,其它的动产都不能融资,其实每个动产都有价值,这一块我们五洲已经在开始做了,我们将来的产业是商贸、物流、动产质押这几个板块都要发展。 韩世同:谢谢舒总给我们介绍,专业市场也大有可谓。接下来请问光大安石资产管理的周总,您好像在第一太平工作过,然后又在光大安石开发和管理了很多大融城,您介绍一下您如何看待轻重资产的模式,包括运营方面,谈谈您的经验和体会。 周颂明:轻重资产实际上是相对的,我们本身是基金公司,基金公司是轻资产的,我们通过基金公司的资金去投入的资产当然也是比较有限。我们更重要的是通过管理,通过管理获取相应的回报。我们的轻资产跟后面的退出还是相连接的。 我们投资的主要目标是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主要是地区还比较富裕或者消费特点比较不错的,三线城市也有部分,比如说在华南、华东一些相对比较富裕的三线城市。 我们的观点很简单,从资本的角度去看,收购一个东西也是一样,要看最后退的时候值多少钱,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回报能达到要求就可以做。 刚才也说到位置和营运能力方面,当然地段是很重要的一点,但是就单纯从商业的角度,可能有时候判断跟大家还不一样。越是一线的城市、发展比较好的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商业在空心化,被周边逐步取代。因为它里面居住的人已经不那么多了,交通拥堵,原来的价格已经比较高了,它的趋势是在往下走的,而不是往上走。 但是这些区域又有很好的投资机会,因为产品能力比较强,你可以酒店改公寓,也可以商业改办公,改其它产品。在这个时代对产品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产品的区别真是非常大。 在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商业都能做,但是从商业的角度又有一个难题,比如说开发型的,速度快的话,你用开发模式去做,整个财务报表压力非常大。 用基金的模式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我完全是用一个资管计划去投的,我本身已经考虑多少年的投入,只要现金流没问题就不会有问题。后面我可以用地二个资管计划去接,也可以后面去做ABS,价格合适也可以退出。 退出的方式也有很多,但是前提是经营管理的能力。这才是核心,因为在这个方面,你的团队的能力决定了你整个定位、产品、后续的运营,包括市场的调整,因为商业不断在变化,现在好了,过一段时间可能又不行。就像前两年餐饮很火,这两年就不行了,因为大家都觉得好,一股脑冲进去,整个市场供需失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