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政策的收紧从供给端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规模进行控制,着力于防范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该政策对市场供需的冲击力大、调控作用较为明显。 关注信用风险事件对整体利差的影响。 政府是土地的唯一供给方,不同区域、不同时期,政府对土地供给量的调控政策都不尽相同。土地供给直接决定了房屋供给,因此,土地政策是影响房地产市场供需均衡的源头因素。 (1)货币政策 (1)融资政策: 户籍政策对人口流动、购房置业等有着重大影响,户籍制度会直接影响房地产需求,随着我国户籍制度的不断改革,落户限制逐步放松,这对促进人口流动、提高城镇化水平、拉动房地产投资有着明显的正向作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有助于有序消化房地产库存,解决区域性、结构性问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2017年、2018年各地均对户籍制度进行系列改革,甚至一度出现“抢人大战”,西安、合肥、济南、长沙、沈阳、重庆、武汉、郑州、成都、淄博、南京、青岛、天津、宁波、北京、舟山、上海等均发布放松或者鼓励人才引进政策,这对促进当地房地产市场需求均有着明显的正向作用。
财政政策对房地产的影响主要系财政收入及财政支出两个方面,收入主要通过税收进行调节,针对房地产企业征收的各类税费会增加房企的开发成本,针对购房者的税收使得购房和持有成本上升,能抑制房地产的投机需求;支出则通过购房、租赁补贴政策进行调节。2016年以来,营改增政策对二手房市场形成一定利好,税负略有下降但并不明显,影响相对有限,2018年9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公布,房地产税法列“第一类”。
(4)债券融资方面政策:对房企发行公司债实行“基础范围+综合指标评价”的分类监管,提高房企发行公司债标准,并限制资金用于偿还债务、项目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要求详细披露项目情况、定期披露资金使用情况,严格限制房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用于商业性房地产项目。 发行利率方面,从交易商协会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估值来看,1年期、3年期、5年期、7年期发行利率大都上升。
采用AAA级各期限中短期票据的差异作为利差标的。2018年7月以来利差期限中枢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9月14日,3年期与1年期、5年期与1年期利差分别为57.42BP、89.48BP,分别上升3.41BP、9.39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