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放的表述提到“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则为“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精简负面清单,抓紧完善外资相关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具体表现在“允许外资在更多领域独资经营”等制度开放。 前面强调了竞争政策,这里的制度型开放同样体现了外资和中资的竞争中性原则。 关于开放的表述另一方面体现了决策层对于解决贸易争端的努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变为“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新加入“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要落实阿根廷中美元首会晤共识,推进中美经贸磋商。” 我们预估贸易摩擦短期和局部缓解的可能性在上升,但贸易摩擦的解决由人不由己,中美冲突不仅仅是贸易争端,深层次是美国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应激反应”,贸易摩擦长期化以及不断反复是更可能的路径。 稳就业更加突出 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2017年对于就业的表述是“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强调结构性矛盾,2018年扩写对于就业的要求:“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强调总量和结构的就业压力。 稳就业体现底线思维,稳增长才能稳就业,表明政策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不能兼得时优先“稳增长”。 房地产:重提房住不炒 在2018年10月、12月两次政治局会议均没有提及房地产政策问题,但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提“房住不炒”,体现中央决策的定力,短期内全局性房地产调控放松空间不大,未来需要进一步观察稳增长压力。 首提“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在“因城施策”的指导下部分城市的房地产政策可能出现微调,但是根据我们之前的判断,居民加杠杆空间不大,就算出现房地产放松,其政策效果可能也不一定明显。 政府行为与绩效约束 2018年政府经济工作会议扩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余地,由“压缩一般性支出”,变为“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政府职能方面,2016年“产权保护制度建设”、2017年“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到2018年“营造法治化制度环境”并且“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政府职能改革表述的力度明显,目的明确。 风险防范方面,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措辞显然较之前有一定的余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估进入相对可控状态。 总结 本次会议共告行文在稳增长上基本与市场主流预期一致,具体回应市场关切,字面上看最大的变化在于改革力透纸背,通篇强调“向改革要动力”。 面对周期和结构问题共存的局面,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这既是客观现实,又是监管长远之策。面对百年不遇的变局,未来仍充满考验。 就如同我们在此前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中点评: 我们当前走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空状态,既要定力,又要突破,外围的约束、内部的制约,全部演化为今年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明年这一方面可能更为严峻,高层对此有着明确而清晰的认识,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是十分明确,尽力扶持新动能,不会简单走老路。 在这样的环境中,虽然稳增长将延续7月政策转向以来的惯性,经济目标被要求保持在合理区间,预计6%应该是下限,但是整体上应该仍然是底线不断被挑战的状态。 在这一状态中,金融市场需要客观看待当前的阶段是历史的结果,是必须经历的一个战略挑战,合理评估未来不断加码稳增长和刺激内需包括改革开放的效果。 2019年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复杂多变,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稳货币是前提,宽信用是目标,但是既要又要的政策诉求下,新旧动能转换中,可能信用的总体扩张仍然有限,一个部分出清的局面基本已经清晰。 改革都是倒逼出来的,短期转型的阵痛虽然难免,但是毕竟还有希望,从政策导向来看,债券市场依然充满机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固收彬法。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 HN66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
- 上一篇:2019年中国经济稳中取胜的关键
- 下一篇:潘向东:未来房地产政策可能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