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商业化运作的市场,中国的商品房市场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至今也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个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很难想象这么大的一个市场从无到有只发展了20年时间就已经饱和了。事实上,到今天,中国的城镇化率尚不足60%(表1),人口年均增长率依然有0.5%(即每年人口增长700万人以上)。即便人口增速会逐渐放缓,未来十年因人口增长和进一步城镇化而形成的房地产需求依然会非常强劲(保守估计,中国的城镇化率在今后十年至少可以再增加12个百分点,达到71%,即增加1.7亿城镇居民)。与此同时,尽管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但名义GDP增长率近年来依然维持在6-9%之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成长维持在7-8%之间。即便未来十年名义GDP和收入增速进一步下降,估计年均增速可维持在5%左右。这意味着,因收入成长带来的改善性需求也还有长足的发展空间。 相比之下,日本的人口总量在过去20年(1997-2017年)几乎没有成长(表1),近十年来更是出现了负增长。城镇化率也已达到92%,进一步城镇化的空间微乎其微。与此同时,由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20多年的停滞,其名义GDP在过去20年几乎没有增长。显然,对于一个既没有人口增长、也没有收入增长、城镇化进程几乎走到尽头的成熟经济体,房地产需求成长的动力几乎完全枯竭,难怪其房地产市场20年来一蹶不振。显然,中国和日本的房地产市场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参考,同样是老牌发达经济体、而且房地产市场已经发展了近百年的美国,在过去20年里虽然经历了一场大幅度的房地产市场调整(2006-2011年),但房价依然展现出长期上涨的趋势(图7),今年再创历史新高。作为一个拥有3.3亿人口、人均GDP接近6万美元、城镇化率达到82%的经济体,美国进一步城镇化的空间已经不大了。但受益于灵活开放的移民政策,美国总人口过去20年依然增加了20%(表1)。与此同时,虽然美国经济在过去20年里经历两个重大危机与衰退(2000-01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与“911”恐怖袭击、2007-2009年的次贷危机与金融海啸),其名义GDP仍然比20年前增加了1.3倍。因此,即便对美国这样一个非常成熟的房地产市场来讲,虽然城镇化不再是一个重要因素,仅靠人口增长和收入增长依然可以支撑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对我们理解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成长动力非常有借鉴意义。 数据来源:美联储圣路易斯分行,博海资本。 综上所述,中国房地产市场仍有巨大发展潜力,不必杞人忧天,也不必妄自菲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宏观背景下,稳定房地产市场、尤其是稳定房地产投资,并非“饮鸩止渴”或“寅吃卯粮”。相反,在当前环境下适时适度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既可稳定房地产投资、有助于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又可缓解房地产市场长期存在的供需缺口,有助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本文作者介绍:博道投资高级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