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季度央行例会,关于货币政策的措辞出现调整。首先,央行对于国内经济形势更加乐观,认为目前国内经济“呈现健康发展”的态势,将经济形势“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的措辞变为“不确定性仍然较多”,并且提到了“金融市场预期改善”等。在货币政策的表述上,延续了删除“中性”的措辞,但提到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阀门”。不搞“大水漫灌”,并强调“将M2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我们认为,央行并不会为了维持高增长重回加杠杆的老路。给定当前信贷超预期增长、流动性较为充裕,央行短期内应当不会降准降息,而会更多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疏通货币传导机制。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同比增长6.5%,其中3月同比增长8.5%,比1-2月份加快3.2个百分点。反弹幅度大于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是相较于往年,今年3月受春节因素影响较小,企业生产强劲,4月工业增加值增速较3月份可能回落。而一季度投资也逐步企稳回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6.3%,增速较1-2月加快0.2个百分点,一季度以来均呈现上升趋势。未来随着宏观政策逐步见效,我们预计投资增速将进一步提升。 3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速为14.2%,相比于上月-20.7%的增速有大幅反弹,超出预期。出口的高增一方面源于春节效应。2018春节较晚开工推迟形成了3月低基数,今年春节提前到2月初,使得出口企业3月份的生产受春节假期影响较小,由此拉高了同比增速。另一方面,中美关系缓和,我国对外出口的形势逐步好转。3月对美出口同比增速为3.7%,上月为-28.6%,有较大反弹。对美贸易差额同比增速32.87%,前值为-29.81%,也有较大改善。3月进口同比增速为-7.6%,较上月下降2.4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同比增速为负,反映内需仍然较为疲软。 财政政策效果初显,未来仍是主要抓手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累计同比名义增长8.3%,较1-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同比增长8.7%,增速上升一方面受CPI走高推升消费名义值的影响(3月CPI同比增速2.3%,较上月提高0.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临近季末,企业为提升销量促销力度增强,一定程度上拉动消费。但零售中占比较大的汽车类消费数据仍欠佳,汽车类3月份零售额3179亿元,同比增长率为-4.4%,较2月份下降1.6个百分点。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1%,消费继续成为推动需求的主要力量。 出口情况明显改善,国内需求依然偏弱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一季度主要宏观经济数据。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4%,与去年四季度持平,经济企稳预期得到验证,底部已现。三月份实体经济数据出现超预期反弹,显示经济向上的动能逐步增强。我们认为消费和房地产投资的回升是经济企稳的主要原因,背后的因素在于偏宽松的财政(实质性减税降费、地方专项债扩大发行)和货币政策的发力,以及中美经贸关系恶化担忧的缓解。 房地产投资高增速或难持续,基建投资增长潜力较大 1-3月民间投资累计值为61492亿,累计同比增速6.4%,较1-2月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3月同比增速5.6%,继续延续一季度的下行趋势。国有企业投资一季度累计增速6.7%,较前两个月上升1.2个百分点。资金难以流向实体经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仍在,随着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逐渐出台,有望缓解民间投资增速下降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