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周转仍然重要 多指标权衡更重要 这是谈避免惟高周转论。 2015年至今,高周转、高杠杆、高成长的“三高模式”成为地产业界主流。其实三高是两高,即高周转和高杠杆,而高成长是其结果。以此衡量,融创可能是2015年至今的周期中最为成功的企业,其保持了高周转、高杠杆,而且还很不容易地保持了高集中度市场(80%以上为省会城市)、高货地比,因此收获了高成长。实际上是五高。融创的成功值得重视。 高周转仍然重要,但已不再是决定性的。从现实看,市场增速放缓到个位数决定了高速去化无法实现。从未来看,千人一面的中低端建筑品质,将极大地透支企业美誉度并逐渐失去高端客群。高周转不再是唯一重要,其他指标也需要权衡。我们认为至少有两个指标是较为重要的。 一个是货地比,较高的货地比给予企业较大的安全边际、定价能力和穿越周期的可能性。除在极少数一线城市之外,企业应该争取3:1-4:1的货地比。 另一个是区域市场占有率。过高的区域市场占有率,容易扭曲政企关系,不容易平衡和其他开发企业的关系,也意味着赌在某个城市做超级大盘,现在这样做风险大机会小。因此,在某个下沉市场,例如地市甚至县域,市占率5%-10%也许是适宜的,可保证企业平稳进退。 简要结论是,需要提高决策的量化和前瞻,在高周转、高货地比和适度市占之间保持平衡,以使企业处于可持续的高安全和高流动性状态。 住宅市场远未饱和 非住宅海外REITS明显升温 这是谈住宅和非住宅的机会。 中国房地产市场远远没有到饱和的程度,更不是存量博弈市场。从城镇化率看,从住房质量看,从新房占比看,从千人购房率看,都远未饱和。 兹举例如下: 一是中国目前商品住宅年均销售约1200万套,二手住宅交易约400万套,新房占比75%,加上非住宅的新房占比超过80%。 二是中国千人购房率约为12,美欧在约20-30之间。 三是住宅品质较低,目前城镇居民280亿平米住宅中,建成年代早于2000年的占大约一半。 因此,无论住宅还是非住宅,中国房地产市场都远未饱和,也未进入城市更新为主的时代。 从套户比、住房品质、人口迁徙看,新房仍将是住宅市场的主角。2019年,定金/销售额约为45%,处于历史高位;按揭新增/销售额约为22%,处于历史新低(长期均值为50%-55%)。因此,居民购买商品住宅的金融能力已被极度抑制,政策和市场的调节方向大概率将有助于居民住宅需求的释放,而不是相反。或者说,尽管居民对房价不跌的预期已改变,但非投资性的刚性需求仍然巨大而强烈。 非住宅的供求情况相对宽裕,城镇居民人均非住宅超过6平米,加之消费持续滑坡,这将导致非住宅资本化率难以提升。2019年非住宅销售面积和金额均为负增长,今后数年仍将维持在几乎零增长。空置率居高不下。国内房企对海外REITS的兴趣将持续升温,尤其是走向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案例将大增。 非住宅的机遇在于,市场的预期回报率也随着全球经济低迷和低利率蔓延而下降,这有利于REITS上市时给出较低的收益率,并承受较低的资产估值折扣率。从中期看,投资者可能对6%左右的回报已足够满意。 简要结论是,中国楼市远未饱和,每年15万亿元的销售额,完全可以容纳数百家年销售超过百亿元企业。而海外REITS或会升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