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到企业,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洋集团”)、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蛇口(001979)”)、雅居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居乐”)、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华润置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置地”)等多元化业务营收占比相较于2017年上升最为明显。 雅居乐于2015年开始着力布局多元化业务战略。在“以地产为主,多元业务并行”的“1+N”发展战略模式下,2018年上半年,雅居乐新增3大产业板块,形成地产、雅生活、环保、教育等8大产业集团并行运营的格局。企业还通过拆分雅生活板块上市等动作将旗下多元化业务逐步做大做强。 2018年,华润置地宣布加速多元化业务发展,向“城市综合投资开发运营商”转型并始终致力于“销售物业+投资物业+X业务”的“2+X战略”。近年来投资物业及建筑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带动其多元化业务营收稳步增加。 绿地控股(600606)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地控股”)、华夏幸福(600340)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幸福”)、中南置地的多元化业务营收贡献占比始终维持较高水平。绿地控股于2018年宣布加快多元化业务发展,重组成立大基建、商贸、酒店旅游3大产业集团,目前已形成“房地产、基建两大主业并驾齐驱,金融、消费、健康等协同产业双向赋能”的经营格局。通过强大的基建能力,绿地控股可在与政府洽谈基建合作时斩获相关土地。 碧桂园、中国恒大、中梁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梁控股”)、正荣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荣集团”)、融信(福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信集团”)的多元化业务营收在整体业务中占比较小,且2017年~2019年间多元化业务规模占总体业务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 其中,据《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了解,碧桂园集团由于拆分碧桂园服务上市后,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不再并入上市平台,因此多元化业务营收占比出现了下降。碧桂园集团大力投入的机器人业务目前已有多个产品进入测试阶段。虽目前并未形成可观收入,但随着业务的逐步成熟,未来增长空间值得期待。 而中国恒大目前已布局15个童世界项目,预期将在2022年逐步开业,未来还将布局20个~30个水世界项目,规模十分可观。另外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已超150亿元,目前也已具备整车生产能力,预期2021年可全面量产,带来业务收入。 此外,中梁控股、正荣集团及融信集团多元化业务数量较少,仅覆盖物业管理服务和投资物业。长期来看,企业多元化业务营收占比将持续保持低位。 针对房企布局新业务的方式,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中国恒大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手法对房企布局上述新业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对房企而言,在某些新业务领域将面对技术壁垒等问题,如采用自建团队,不仅耗资巨大且时效性差,严重影响布局进度。收并购恰恰能解决上述问题。需注意的是,企业在收并购时需要准确评估企业价值,规避商誉减值等带来的资产损失风险。 战略观:扩张热情下降,布局更加审慎 通过对企业2019年年报披露信息的梳理发现,从总体来看,相较于2018年房企大幅扩张多元化业务的态势,企业对多元化业务的热情出现了明显下降,但并未全面收缩多元化业务力度,而是以维持当前多元化业务方向和投入为主。从战略定位来看,企业对长租公寓以及教育布局的热度下降比较明显,而做大做强当下的热点业务意愿较强烈。从战略趋势来看,上市房企多围绕“1+X”,即聚焦主业、多元化业务协同的方向发展,更加重视集团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多元化业务的布局更加审慎,“增利润,降负债”受到上市房企的关注。 多数房企选择维持多元化业务力度的方式不外乎两种:一是保持对物业管理服务、投资物业这类模式成熟业务的投入,二是持续深耕少数适合自己的特色业务。 物业管理服务企业上市大潮自2018年始,越来越多的房企认识到这一业务的发展前景,因此多数房企都在谋划对物业管理服务板块加大投入和拆分上市。日前,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科集团”)、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盛”)均发布公告谋划拆分物业管理服务板块上市。4月29日、5月10日,金科集团和荣盛分别发布了拟分拆所属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到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相关议案。 此外,经过多年探索,目前多家房企已逐步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特色多元化业务。例如,碧桂园的机器人业务、中国恒大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招商蛇口的园区开发运营业务、绿城管理的代建业务等。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整体的多元化业务热情出现了明显下降,但是仍有房企保持着扩张节奏,在年报中明确披露要寻求新的投资机会。其中,养老服务、文化旅游成为房企多元化业务拓展的热点方向。新城控股在2019年年报中披露将在商业、产业和养老服务等细分领域寻求机会。5月8日,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斥资5000万元在上海成立新城控股集团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养老服务、健康咨询服务(不含诊疗服务)、护理机构服务、房地产咨询等业务。 业内专家对此建议,房地产开发业务始终是房企主业,完全转型不太现实,但部分企业希望着眼于未来,打造第二增长点。这些房企可以尝试收敛聚焦旗下多元化业务内容,集中发力于少数前景广阔的业务,因为像机器人、新能源车这类业务,行业壁垒较高,需长时间的产业沉淀,形成规模效应后才能兑现。 面对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部分房企还选择弱化和缩减经营不善的业务,发力更有前景的多元化业务。远洋集团在2019年剥离了长租公寓业务,坚持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要业务,推进物业管理服务等协同业务的发展。华润置地则弱化了教育等相关业务。荣盛在2019年年报中不再提及之前尝试的互联网板块业务,还注销了一家位于深圳的互联网公司。金科集团在年报中弱化之前有投入的但规模较小的园林业务,坚定实施“地产开发、科技产业投资运营、社区综合服务、文化旅游康养”业务。 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表示,虽然很多房企都提出要回归主业,但是这种回归更多的是兼顾主业与多元化业务发展,在不拓展新的多元化业务基础上,做好主业和持续探索新的多元化业务。总体来看,尽管房企多元化业务拓展热情在减退,但在目前国内房地产业开发业务规模增长有限的环境下,未来房企多元化业务端的营收贡献仍旧有提升空间,房企应择机谨慎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