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top20房企高管也透露,其所在公司正尝试切入风能发电领域,已在长三角区域拿到路条,目前银行体系对清洁能源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很大。“整个长三角用电量不低,考虑到目前再造煤电厂的难度较大,未来风能的价值十分可观。而且从回报率角度,光伏最终的转换率、储存载体仍受限,基本上已经到了瓶颈阶段,而风力还只是起步。”该top20房企高管看好风能发电的发展,他认为,风力发电不仅可以满足长三角物业自用,余量可通过国家电网售卖,且双碳之后,碳交易也将是一个趋势,产销问题不大。 政策支持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开发商试水用商业综合体屋顶铺设光伏发电,节约电费、降低能耗只是其中一个目的,其背景主要是国家对新能源产业方面的政策支持。 今年6月,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总面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40%;工商业厂比例不低于30%;农村居民则不低于20%。 黄小南表示,屋面光伏产业经过多年技术改良,解决了此前因光伏镜面反射,从而产生光辐射、光污染等不足。响应国家“3060”双碳战略,也是世茂股份加快推进光伏试点的原因之一。 黄小南进一步说明,对光伏企业而言,大体量商业体无疑是难得的“香饽饽”。一方面,各地能源局相继发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政策,计划在3-5年内统筹屋顶资源,尽快启动光伏项目建设。各地还要求,在一定时间内,电厂消纳的30%甚至50%的电需来自清洁能源。 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洗牌,行业集中度提升,许多新能源企业希望借助风口,扩大规模,获取政府补贴及贷款支持。而与住宅小区零散、有限的可铺设面积相比,工业产业园、商业综合体占地面积较大,能大大缩短能源企业的回本周期。 因此,无论是电厂、光伏企业,抑或是地方能源局,都急需寻求合适场地布局光伏发电。黄小南强调。 除了光伏政策利好,开发商探索光伏或风能发电,还看重节能环保、减碳的社会效益。黄小南补充,近年来,社会愈加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开始频繁地进入公众视野,甚至影响了资本市场行情及投资趋势。 许多国家的证券交易所已相继要求上市公司自愿自主或者强制性披露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而全球范围内,众多投资机构将ESG指标作为投资决策的考虑因素,甚至能影响企业发行相关债券,享受境外融资便利。 前述中国电力高管也强调,绿色低碳不光是能源行业的事情,如今各行各业都有节能环保的发展导向。他解释,绿色低碳有两个指标,一是降低能源消耗的数量和成本,二是降低碳排放,“未来如果碳排放降低不了,企业可能需要用市场化交易的手段,购买碳资源”。 “不能只盯着一个商场1年仅节约10万元的电费,而认为节能减排‘划不来’,这还只是用能成本的降低。”他提醒,中国大面积实施减碳行动的时代还没有来临,碳交易市场尚未成成型,未来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如果向中国开征碳关税,企业要出钱为碳排放买单,等到那时候才开始布局新能源产业,会很吃亏。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陈月芹经济观察报记者 不动产开发报道部 记者 新闻线索请联系:chenyueqin@eeo.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