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房企拥有完善的管理体系、顶尖的专业人才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通过合作开发,可以进一步提升合作企业的综合实力。”业内专家称,仅合作产生的品牌效应就是一个重大利好,能够在资本市场掀起巨浪。 在25家业绩亏损企业中,有22家是首亏,其中,首亏额度最高的是中华企业,预计亏损24亿元至25亿元。 紧随其后的绿地控股,净利润为67.7亿元。绿地控股称,报告期内,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得了中国证监会的正式核准,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了借壳上市,因此公司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长江商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截至2月15日,沪深两市共计88家上市房企公布了2015年年报业绩预告。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在这88家已经公布2015年年报业绩预警的企业中,剔除数据不完全企业,18家业绩预增,10家略增,12家扭亏;14家预减,21家略减,25家亏损。 三四线城市高库存成中小房企“死穴” 长江商报消息 88家上市房企逾五成预报去年净利下滑,25家净利亏损企业中22家首亏 在此大背景下,在接下来的2016年,房企命运将如何走?各个房企特别是中小房企又将如何逆势突围? 由财报数据可知,房地产行业整体利润下行的现象并未得到改善,甚至还在加剧,而各大房企,尤其是中小房企也面临着利润摊薄、亟须转型的现实危机。 业内人士表示,从财务数据的调整来看,很多房企越来越主动地把经营期间的各类费用直接进行当期利润的冲抵。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做实资本,另一方面也是和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制度积极接轨的一步。从利好面看,2015年很多房企都有继续亏损的可能,所以这个时候房企不会太高调,也会有意识去报亏。 殷旭飞在2月19日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2015年上市房企中五成以上均出现净利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行业的高暴利模式正在逐渐消失,再加上土地成本不断上涨,削弱了房企的盈利空间。 “不变等死,变则找死。”如今对于大多数中小房企而言,如何在大浪淘沙的行业现状下生存,成了一个两难的抉择。 □本报记者 杨玲玲 尽管有25家房企出现业绩亏损,其原因却是多方面的。 业内人士提出,面对严峻的现实情况,房企未来有以下发展趋势:一方面贴近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寻找新的风口和热点,获取新的利益增长点。 的确,随着城中心优质地块不断减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不仅在总出让金方面创下历史新高,同时也是地王频出的一年。而武汉市场,也出现了继2007年、2009年到2010年和2012年之后的又一波土地成交高峰,土地成交的楼面地价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受制于库存和成本压力的不断增加,房企单纯通过规模扩张来获取暴利的模式只能走到今天。”中投顾问房地产行业研究员殷旭飞2月19日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房企要逆势突围就必须变革现有的商业模式,进行产品、服务创新,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企业转型。 去年以来,中小房企掀起一股退出房地产行业的风暴。从去年年初开始,莱茵置业便频频在体育产业布局,7月底,莱茵置业更是将公司中文名称由“莱茵达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莱茵达体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逐渐淡出房地产行业。去年8月,浙江广厦发布公告称,将在3年内逐步退出房地产行业,向影视文化产业转型。也有部分中小型房企因资金难以维系,而选择退出房地产行业,专注其他领域,或者专注于一些精细化小项目。 |
- 上一篇:众多房企布局海南旅游地产
- 下一篇:销售节点前移 房企争抢上半年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