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颠覆的“商圈”理论——“同城商圈” 业态进化以后,传统的商圈理论开始不适用了,传统商圈理论是消费者到商店的距离和成本来测定,而由于物联业态出现,商品快递也有商圈,即快递成本决定商品销售空 间,按照这个原理,未来会出现“同城商圈”、 “区域商 圈”的商圈定位法,并影响商业地产选址、投资和商业开 店选址和消费对象定位。 2) 按照商品交付的方式分类: 线上业态:在线上交易、在线交割 物联业态包括:在线交易、线下送达(包括服务商品);在线预订、现场交付(包括餐厅、宾馆约定);线下交易和交割三种。
当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0% 以下;按照马斯洛的“需求五个层次”进行业态分类,判断未来业态变化有如下变化趋势: A、消费需求变化:消费链延长,随机消费增加,生活、健康、教育、情感、时间消费,都会成为商业服务内容; B、商品生产变化:定制商品增加和制成商品减少,商品的创意、技术含量增加,DIY商品增加未来商品会形成如下程序;
D、场景成为商品销售的外延部分; E、整合营销增加,混搭、商品组合更加有艺术性; 业种变化趋势判断:自选业态减少, 集合店增加,综合体项目扩容门店小型化、艺术化。 业态趋势:市场业态将与物流深度融合,出现物联商贸业态;都市型的购物中心业态丰富度提升而扩容,社区购物中心小型化;将出现城市过度地带的商旅一体化的城市旅游MALL,如生活+体验型奥特莱斯;专业卖场将更突出场景展示;文艺综合体、设计师作品店集合成群和创意集市将成为新兴业态。 4) 对商业地产的改变
加拿大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位于城市边陲郊区,周边居住人口稀少,客源覆盖范围内人口有限,35万方的零售面积对商业的运营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选择以生活全面服务为导向的聚客主体,吸引更多更广的跨区域客户和旅游客户,同时科学地搭配组合零售、百货、服装等坪效高的业态,打造以旅游娱乐带动消费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模式。
移动商业平台(流动销售车):有的汽车销售公司也采用流动商业平台进行汽车销售。
O2O商场(苏宁)。
三 用物联意识拯救商业地产 马超人说的新零售是什么?没有注解。“阿尔达”以为是互联网时代变异升级的零售业态。随着互联网运用的深化,传统零售业都将进化成为“线上业态”和“物联业态”。在互联网技术升级,互联网向各行各业渗透的今天,我们要强调的是“物联”意识。物联网使物质世界信息化后流动起来,相对互联网而言,物联网对世界的渗透更加彻底,几乎达到无处不物联的地步。 1、 物联网的原始定义 物联网是美国2000年提出来的,当时叫“传感网”,当时认为通过射频识别(RE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通过物联网域名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由此看来物联网最早关注的是物理性事物,如德国的工业4.0等。随着互联网运用的深化,物联网的发展理念创新,物联网不仅仅能使物和物的相连,而且发展到人和物的相连,如“运动手镯”。物联网的发展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互联网的无限美好的前景。 其实,物联行为和人类与生俱来。在农牧时代,原始的物联信息系统,是人对牲口的吆喝甚至鞭子,传递的信息是让牲口拉磨、赶路、辨别方向。早期商业活动中也有物联信息系统,如小酒店的物联关系,包括门口的酒幌子,门上的铃铛,柜上的酒坛子,打酒的提子等形成了一个简单商业物联系统,商家通过酒幌子发布酒信息,门上铃铛提示交易准备,然后人与人对话,交易、收银,用酒提子打酒实现商品交割。 早期工业文明中的机械开关系统也是物联关系,人们通过自动开关的限位、栓子,发出指令和限制机械行为,形成物与物的物联信息。中期工业时代的物联系统是数控技术,用光作为信息介质,透过光带上的纸孔,向机器传递指令 信息,指挥机械对加工件进行工作。IT时代的信息化传递,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智能化的前期,通过网络,非实物商品和服务流动了起来。到了物联时代,智能模块嵌入,形成人工智能化,机器人可以认为是物联理念的现实结晶品。物联网正由物理性的联系向生物性的智能化方向发展。 2、 物联网的发展态势 物联网是互联网运用的深化工程,是又一次产业革命,它将改变未来世界的商品研发、生产、销售系统,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和旅行方式,影响全球经济格局及产业格局。预装了多个只能模块的全新汽车是物联网;你用语言命令控制温控器和播放音乐的智能家居是物联网;手机桌面完全信息化,商务、学习、社交、工作、娱乐融为一机,能与各种事物发生联系。下图清楚显示了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