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旅游房地产可能是城市、郊区有一点点的以不动产变现的能力,一定比例的休闲配套房产,但是可能会引入酒店式,以传统的房地产运营模式为主。讲到这里,我不得不很心疼的说,海南三亚曾经让大家很喜欢吧?那是13亿中国人唯一在冬天可以游泳的地方,但是我们现在爱去吗?不愿意去了,因为那里美丽的海滩,唯一冬天能游泳的地方已经种满房子了。我们去夏威夷、东京、泰国会有这样子吗?因此我们说旅游房地产是我们想象中的以旅游的名义去圈地吧? 第二,旅游目的地。自然和人工为主,同时有主题公园、小镇、门票、运营、商业、餐饮、配套等等。它会占有优势的资源以及历史人文的村镇,传统的旅游运营模式为主导,能成为城市名片以及旅游社的资源,包括大家很熟悉的长隆、乌镇、湖北水镇、华侨城、观澜湖高尔夫等等。过去十多年里面有三种模式,一是依据在海边很漂亮的地方,二是世界品牌引进来,三是国际上的一些资源引进来,比如说高尔夫。 第三,大家说上面两种是否离我很远,这么大的面体,如何把握和自己结合呢?文化在全世界没有国界。这次我去台湾去看,那里没有所谓的打工者和董事长,大家只是围绕着共同喜欢的生活方式进行。文旅地产肯定也有特定的优势人文旅游资源、主题小镇,以文化艺术、文创产业在地化的运营商业运营,以房地产众筹、分时分权度假为主要的营利模式。但同时,它有配置酒店、零售酒店和公众活动中心。这里就多了很多和在座的500都可以加,因为一个众筹50万,也许一个朋友出5万也拥有民宿产权、民宿和酒店合作的中心,也可以现在先投资,十年后再回来变成自己的养老产业,可以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这种文旅地产项目一定也是占据有特定的旅游目的地资源,依附历史村镇。但是现在不同,因为有了互联网,如果没有互联网,我们是手机在哪里,电脑在哪里,现在的总部就在哪里。有了互联网+文化产业+旅游+房地产运营模式的主导,网上可以把你的文创产品传送出去,找到合适的人群。因此,引用多种服务和产业概念、社会化资源进行整合,500个人就是500个不同的行业和产业的交叉和链接。 哪种模式将会更适合未来十年中国旅游休闲市场的大需求,也就是刚才所说的这个大蛋糕呢?是旅游需求+居住需求,也就是过去的旅游房地产?还是说旅游需求+度假需求+自然人文的旅游目的地呢?还是说可以做到首先解决度假旅游需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我自己的梦想,还有文化交流的实现以及在地化的产业需求、社会活动需求,还有一部分人养心、养脑、养生命的长期居住需求,当然还有创业创作的需求。有了创业创作的需求,必然要有商业睦邻的需求,产生更多的半手礼,更多的当地农作物和产物。今天就有很多是从台湾和云南过来做农作物的朋友,每一个到那地方就说这里气候那么好!万峰谷常年有200多天的阳光,是否很适合我在那里做农业,做自己的半手礼呢?以我自己的名义去命名的产品和客栈呢?所以他们带来了一个新的文旅产业的复合性的社会价值的闭环。 这个理论和基础和我本人有关系。本来没有万峰谷这个想法,我三年前在中国所有大的地产都做过了,自己想开始放假退休了,就去读书。在思考过程中,我在北京、上海都拿过状元,但是很可惜,当我在北京的广告语是“如果在北京拿不到状元,走路回广州”的时候,当我的房子卖给范冰冰、程潜、任泉等等的时候,那是2005年,北京的房子周边卖2000-7000元,我在星河湾卖1.2-1.8万,一套房子400万人民币。结果美国人告诉我,你们的房子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但是很可惜,如果在美国应该400万美金!我们的差距在哪里?我们只是水泥钢筋吗?我们没有生活方式和文化的潜在含量进去吗?因此当我走的路越多,经历了房子帮了更多地方发展之后,我在想未来中国是否可以从我们只生产产品变成生产作品?这就和我们在座所有朋友是一样的,每个人可能自己是老板、打工者,也可能是职业经理人,可能永远有自己心里面对某一个艺术的梦想,我是否可以和朋友去做一个艺术客栈?将来中国的行业不单是房地产和旅游了,这是我所做的一个论文命题,中国是否应该从“商-客-文”的过程变成“文-客-商”?大家看各行各业,过去品牌价值是在底下的,我们不喜欢日本,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的小陶瓷可以走遍世界,日本小小的国家可以有一千个百年企业,而中国的很多企业家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寿命平均只有3-5年,7-10年算长了。这个问题究竟在哪里?我们看到过去不需要关注人文和品牌,因此遇到问题我们随时会倒了,这就是我们的品牌。但是我们可以看一下,如果把这个三角形倒过来的时候,以客户未来的发展、品牌需求为导向来搭建我们的商业模式时,这个三角形不但是稳固的,而且是无限的延长,很大的链接,表面上商业价值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可以无限延长的平稳三角形。因此我们希望从传统的商-客-文的理念中,要更多的考虑到未来顾客个人的品牌搭建、个性塑造、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以及在情感上的联系等,以至于让我们持续更多的品牌延伸。这里就需要我们的视野和理念,因为时间关系,我不能逐一细讲。 文旅地产运营有十大要素,在文-创-商的创新模型下,首先是对于自然生态的尊重。只有这样的尊重,将来才能赢得更多的顾客和市场、世界对你的尊重。土地是有限的,我们如何尊从保护-复建-再生-开发-可持续的大原则?大家有机会去到万峰谷,就会知道为什么上著名的设计师、艺术家会愿意和我们合作,因为他们发现这个开发商不一样,他是将建筑会轻轻的放在山水之间。 二是对土地的适度应用和结构的配比。这里可能会牵扯到很多的土地流转农地等等,但这些可以由开发商去进行。 三是对当地人文历史的深度挖掘。今天可能有一部分朋友是经商,有一部分是房地产同行们,很多董事长是从广州、惠州过来的,两部分内容不一样,所以我很快的介绍一下,有时间我们再继续深谈。 四是对旅游资源要有正确的认知。天赋是有的,但是我们如何能在保护天赋之下,能更善意的经营,运用互联网的平台进行开放性引导,切忌我们自己闭门自嗨,自己认为它是对的。 五是对于社会需求的深入研究。 六是对于文化艺术资源的有效植入,尤其在深圳、上海、北京、广州这样的地方,国际性文化资源会非常多,怎么能让我们手中的资源做到有效、共融、共生,和所有的土地、文化进行结合? 七是对于超级企业产品的打造。今天现在的400人能否就有400个不一样的客栈?每一个都用自己的心思去打造,让朋友去看到都能惊叫呢?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部分。 八是和过去不同,对于发展自己的同时,能否对于区域产业发展的推动有帮助呢?稍微我讲到万峰谷的时候会谈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