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企业要打造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的形象,开展公益活动应该具有持续性。房企品牌形象的提升,需要有长期的形象塑造过程。那种只在品牌项目发布节点进行的公益活动,对于品牌形象长期塑造,效果是不明显的。企业员工与社会大众作出对品牌形象积极的反馈,需要看到企业一如既往的真挚付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当前房企回馈社会、做出贡献的时候,更多地是体现在项目营销节点,以及天灾人祸发生时进行的一些慈善、公益活动,以至于造成了社会大众看来,房企的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形象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 其次,绝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缺乏长期性的公益计划。他们的公益活动大多数不连贯,而且过度依赖企业的具体营销事件,难以长期、持续的形成企业影响力,也难以在长期的品牌打造过程中逐步积累品牌美誉度,提高品牌形象。 身负2条人命潜逃19年,“梅花A”终落网陈洪海 克而瑞机构深圳总经理 罗振坤 深港房地产专家 另外,房地产企业多为区域性公司,单一品牌的全国市场占有率低,品牌在区域打造公益影响力,难以形成影响全国的合力。对于相对分散的房地产行业来讲,即使是排名靠前的房企市场占有率也在5%以下,难以形成全国性的影响。 霸气!台湾青年怒斥“台独”(视频)当前中国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多的是处于起步阶段,也是在近几年,才逐渐有开发商提及社会责任践行,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等等。这其实也符合房地产市场的一个转变。 我认为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社会责任的践行或将成为行业要求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注意到,社会上针对房地产行业不满的声音占了多数,且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 0 16 )》中,20 16年中国企业30 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为3 5 .1分,整体处于起步者阶段。其中房地产企业在评估体系中,仅得3 0 .2%,处于重点观察行业较低水平。
房地产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投身社会公益实践,体现了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实际上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有提升形象、提高社会责任感的需求。房地产企业打造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形象,我建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企业公益行善的“发心”要端正,公益行为的出发点要摆正。公益无大小,行善莫问回报,只有拿出真心的帮扶行为,才能收获人心的支持。少在公益中考虑产品销量,只有提供真诚的帮助,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大众对企业的品牌认可,提升品牌美誉度。 所以虽然当前对于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一直都有在做,但是却收效甚微。 第二,打造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的形象,不同的房地产企业,应该找到适配企业能力的公益方式。不要把公益看成是企业发展的负担,而是调整好企业的公益目标,找到企业公益的最佳适配度。不同规模的企业,应该选择适合自身的公益项目,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理事长周如南表示,当前中国企业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践行存在一定误区,仅以捐款等形式来体现,但事实上社会责任履行是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过程中不断清晰的,企业应当扮演的社会责任的体现,拥有对员工和股东负责、对相关利益方群体负责、对社区和环境负责、对公众的慈善行为等多个圈层。 目前欧美部分国家的消费者在消费时会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形象,甚至愿意为其付出更高的价格,但是在国内的消费者,还是主要以产品性价比为考虑因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也会慢慢改变思维,企业打造负责任的形象将会对企业的品牌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社会责任的践行是提升品牌美誉的重要路径。 这也是未来社会创新式的企业的社会责任践行的一个很好的方向。以前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个零和博弈,企业赚到了很多钱之后,拿出利益的一部分,用来做慈善、做公益,以为这就是履行社会责任。但其实社会责任可以是一个共赢,企业在推动世界变得更好的同时,也让企业获得良好的口碑,带来更多的盈利。 目前来看,很多房地产企业都有主动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意识与行动,并为此不吝财力。可是让部分企业苦恼的是,企业花费大量资金参与的公益行动,却没有达成预期效果,既没有能够真正营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也没能很好提高企业知名度、美誉度。 发心端正 能力匹配 践行持续 但事实上,企业社会责任,我们讲C SR,其实是一个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过程中不断清晰的,企业应当扮演的社会责任的体现,且基本我们将其分为四个圈层。第一个圈层即为,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员工和股东负责,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很多企业对外捐赠很多,在各种公益啊、企业啊之类的排行榜上或者活动上露面也很多,但是回到企业内部,它对自己员工和股东的福利和权益都没有保证,这是一种非常舍本逐末的行为。第二个圈层,任何企业都是生产产品和服务的,所以企业应该对自己的相关利益方群体,尤其是它的消费者群体负责,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彰显责任,提供保证。在第三个圈层,则是对其社区和环境负责任,例如企业所处某个区域,那么企业对于所处区域的周边环境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是否有粉尘、空气污染等等,这是企业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第四个圈层,才是当前企业正在做的,公益和慈善,对外的对于公众群体的扶贫和慈善行为等等。 房地产市场进入下半场,对于房企品牌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产品以及服务,企业品牌、文化、形象、社会责任等软实力也逐渐成为消费者考量的一个重点。为争取更多消费者青睐,社会责任践行,成为企业打造良好品牌形象,获得市场的一条重要的路径。不少企业,也在积极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两驴友连人带车坠落60米山崖 失联44小时如何生存?发表 近期蚂蚁森林的公益行为非常火,这其实就为新形势下的企业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支付宝通过自身的消费场景,让消费跟公益相结合,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闭环,把它的4.5亿消费者群体,拉动参与到了人人可为、点滴可为的公益行动。 事实上,在社会责任的践行上,很多企业很早便开始展开了具体工作,当前工作重点在于,用一个有性价比的产品的推出,以此和各类品牌工作实现沟通和互动,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形象。此外,还要形成系统的包括资金投入、企业关心、企业和社会组织互动等工作。 嫌出餐慢外卖小哥自己炒菜 网友:一人掌握一条产业链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是一种共赢模式 需要独立于项目和产品之外系统地去践行 未来,如果为了更好地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政府还需要积极参与其中。当前比较值得借鉴的就是华夏幸福与政府的协作模式,华夏幸福进行当地道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在片区价值提升之后,政府在进行土地拍卖之时,华夏幸福可以参与利润分成。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双方协作模式。 此外,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体现在公益责任上,还包括人文、社会、环境各个方面。而当前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却主要体现在公益方面。 周如南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理事长 沈永淳 南方都市报副总经理 此外,房企的社会责任践行,更多的需要政府引导。据我们观察,目前积极进行社会责任践行的房企,主要还是国企、央企等企业,比如华润等。这源于国企本身特性,需要配合政府政策做一些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但对于民营企业,则更多是企业老板个人的一些慈善行为、捐赠行为,而这种行为,也难免带有树立企业有社会责任的品牌形象,以获取受众信任、市场青睐以及政府好感的可能性存在。 通过系统社会责任重构品牌价值 网友评论 请登录后进行评论| 0条评论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16)》中指出,国企100强,尤其是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持续领先于民企100强、外企100强,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鉴于国有企业的特性,在配合国家政策,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有一定的天然优势。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严跃进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 目前观念正在转变,企业也越来越注重社会责任履行,这也反映了企业不断反思各类社会责任事业,并从“量”到“质”的转变,以达到更好的企业发展。对于企业积极践行社会,总体上值得肯定,说明企业作为社会公民职责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此外,当然对于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后续也需要有个系统的梳理,进而形成较为系统的社会责任工程。 最后,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拉伸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财富不均导致不同人群对房地产企业的评价也存在差异。部分因为个人财富问题,没有购房上车的人,对房企积极正面的公益行为也会存在消极抵触情绪,对房企的美誉度评分自然就偏低。
当前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房地产市场进入下半场,转型期中,房企越来越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履行的各项也越来越全面,包括了经济责任、利益关联者责任、环境责任、公益责任等等,这其实表明房企越来越重视品牌形象,尤其是当前软实力的竞争力度较大,房企需要通过此类品牌价值的重塑,来培育较好的品牌形象。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很受伤!员工未完成业绩被发“混吃混喝奖”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在独立于项目和产品之外,设置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及打造。而据我们观察,目前国内很少有房企这么在做。还有一点是,目前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仅仅是配合营销节点及天灾人祸的碎片化进行,不够系统。所以还应该由企业专门设立的这个部门,从时间及社会责任各个方面系统规划企业社会责任履行。
房地产转型期,房企更需肩负社会责任砥砺前行
当前我们也能看到,一些一线城市的品牌房企,比如千亿俱乐部的品牌开发商,已经逐渐开始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这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房企社会责任的践行将会成为行业要求。而针对当前即使房企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却仍旧难以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难题。其实建议未来房地产开发商可以在与房地产相关领域,跟开发相结合,在开发项目的节能环保、低排放等方面,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此外,也可以在带动运营性物业发展方面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比如特色小镇模式,持续促进当地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在过去销售为主的模式中,开发商只管卖房子,而忽略社会责任的践行,但未来长期的、运营的物业更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