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体制改革镇痛当中很重要的一块,金融和财税制度的改革。这里面金融改革的部分主要是直接融资,因为房地产是比较典型的从银行间接融资推动的,个贷,开发贷,怎么样往直接融资走,更多的直接融资金融到这个行业,第二个是怎么解决土地财政,财税制度当中扯到土地财政的问题,又扯到房地产税和遗产税,最近我参加了很多关于房地产税的探讨,这次可能动一些真格的,如果真的把这个事情解决了,金融财税制度改革,扯到房地产这么紧的几个问题,直接融资,土地财政,房地产税,这个事情要解决要真正的痛,这是镇痛当中的痛点。还有产业结构调整当中,服务业的比重加大,房地产和服务业直接对接,所以当前的生态环境就是这样的,而且要面对、迎接、拥抱新的生态,我们才有出路。 所谓的新经济,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互联网、共享经济。前几年我去东北、西北很多的地方,大家觉得那里面临很多的问题,但是区域发展的问题,不等于全国的问题,经济形势大家也不要过度担忧。 还有一个事情,我们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小区后面都有物管公司,可能有的就是开发商的,有的不是,不管怎么说是有物业管理的。于是乎前两年,开发商觉得这块是可以做的,是属于内需、消费,可以直接扯到C端的,但是但都不成功,当时的思想都是先聚钱,找到多少亿去买一堆物业管理公司,聚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产生了服务方面的量变到质变,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把社区金融和社区教育放进去,配送放进去,社区养老等等放进去。这里面就有一个思想,没有找到突破口,还是原来的发展模式,你收购一大堆的小B,因为物业管理公司的体量不大,一百万左右,而且管理水平就那样,这么的思路我们找过几家,很多的开发商都参与了。这个过程中有一家企业起来了,而且得到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当中非常的重视,就是管家帮,现在在做IPO,郁亮跟他们谈过,因为万科本身的股权的改革暂停了,后来碧桂园进去了,民生银行进去了,我们这次的轻资产基金也进去了。 自2005年中国地产金融年会创办以来,《地产》杂志已经连续十余载呈现精彩的地产金融界年度盛会。回顾历史,我们共同见证了国家对地产上下游产业的支持与调控、主管部门对行业的引导与监管、地产及金融企业对市场的贡献与推动、消费个体对买卖的迷茫与困惑。 最重要的一条房地产成本,解决人口和产业园区的成本,需要选择新的空间。 最近半年我就忙这些事情,基本上是落地了,怎么样进入国际化的业态等等。 城市更新跟我们做的不太一样,到底是什么,我们先看房地产,为什么房地产受到这次这么猛烈的,我们任何人都无法预期的打压。什么原因,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癌细胞,这个在很多的经济界都是认同的,就是因为它是三高的模式,而这个模式无法持续高杠杆,高周转,高回报,市场不好的时候应该不买房子,纯下来,但是不可能,用我们高杠杆的模式,而城市更新从特征上完全不同,它有长线的投资,长长的产业链,最后提供消费服务的,追求的城市更新的目的,长期稳定的现金流,房地产是制造业,把土地加工成房子的过程,而城市更新是一个服务业,是一个实体经济,是满足消费者消费提升的需求,以前的房地产我们是经济三架马车里面的投资,随着投资而赚钱,未来的房地产能不能转到城市更新去,能不能进入到消费,随着消费上另一驾马车,随着消费赚钱,需要我们在座的思考。 所以研究房地产发展,我总结一下。 2030年从现在的7.8亿人口达到9亿,这是城镇化的大趋势,会影响到我们住房的供给的变化。所以说房地产大家不要担忧,未来的中国房地产形势会伴随着城镇化的增长只会越来越好。当前面临的问题只是暂时的现象。 所以我们怎么样考虑让市场发挥作用,其实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去做出调整。 原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先生 第二个特点,资产的出表,相当于我们把资产卖到基金里面,同样我们也会有疑问,既然可以卖出去,为什么还需要类REITs,因为你卖出去资产管理也是别人的,未来资产升值跟你也没有关系,而类REITs相当于如果你被资本方认定是很好的资产管理人,管理权还在你手里,你可以参与基金的劣后级的投资,可以选择资产未来的溢价,不光是现在套现赚钱。 政策变化太快了,一个星期甚至一天都会改变,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房地产政策频频变化的情况,而且出台的政策很多一看都不是长期的,一看就是有时限的,临时性的措施。我认为主要还是从国家的金融安全角度考虑比较合适。 首先请允许我宣布,获得2017年度新地产服务机构的有: 新江北孔雀城、八达岭孔雀城、青岛莱阳路8号、雅居乐海南清水湾、净月深水湾、中骏西山天璟,恭喜以上获奖项目! 转型不是我们愿意不愿意,而是必需的,只要原来做房地产的人都要转型,房地产企业也都需要转型。还有一条路是扩张,不断的扩张。如果我们要转型,如果我们不是那么巨型的企业,我们应该怎么做,如果用类别分析,以前我们做的事情是开发型的,未来做的事情是资管型,如果我们关注存量,关注商业地产,关注消费升级,关注行业拐点,就要思考转型怎么转。 同样也有三个疑问,如果公司的信用不是很强,能不能做CMBS,只要你的资产的现金流好就可以做。因为证券化的核心是资产的隔离,所以他不关注你上面的母公司的信用怎么样,当然了,还需要做一些结构,需要技术上的外部的增信的方法,都有成功的案例。比如说世贸天街,公司的评级只有2A-,但是债券是3A和2A+。 聂梅生: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新地产的论坛上讨论一些观点,因为是偏房地产金融的论坛,所以今天讲的主要是和金融方面关联的多一些。首先说一下当前房地产生态环境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家比较关注,实际上从2003年到2017年经过了连续14年的房地产调控,调控的力度相当大,我算了一下大概一百多个文件,土地、房价、房贷等等相关。 我同意要压低对投资和投机的作用,当然了,重点是压低投机的作用。可是你们知道,我们限购、限贷多少年了?至少08年房价上涨以后,各地都采取的限购、限贷的政策,变本加厉,起作用了,不是特别大。 第二个房地产的问题还和经济有关,经济增长了,收入提高了,房子卖的快一些。最近两年,增长的速度从两位数下降到一位数,确实影响了我们整个经济发展水平。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发展基本上已经触底,根据我们的调查,南方很多城市新经济发展很快,传统经济在衰落,一涨一起一跌并不意味着整体经济的下滑,我们看好未来五到十年经济还会出现上升期。因此经济的好坏决定了房地产发展形势的好坏。 从国家金融安全考虑房地产的政策,更能够想通,不管怎么样,最近出台了多少政策,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这样。 再引申一下,人民币和美元之间最近非常激烈的汇率的对抗,房地产在这里包裹了一大堆的货币,关联性那么高,是不是更多的考虑这一点。 第二个,它的规模计算为什么比其他的金融手段更好,规模更大,就是因为他是现金流的净租金的15到20倍,因为他的倍数更高。 但是另外一面,全国相当的三四线城市,媒体没有注意到的偏远角落,甚至就在我们周边,河南、山东、东北、西北一些三线城市,房屋卖不出去也是普遍的现象。我们不能一边盯着房价,一边盯着那边的房子卖不出去,媒体关注的焦点就是房价的问题,所有的媒体好的媒体都在一线城市,因为这些媒体人买不到房,看着房价着急,所以他们把焦点放在房价上,另外忽略了土地财政困难,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政府官员不知道干什么,因为没有土地整个政府的财政、投资,招商引资都会遇到特别大的问题。 第三个,他的年限更好,从现在发行的产品来看,可以是三年+三年的周期。 第二个是共享经济,共享经济和我们房地产更搞不清楚了,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比如说共享空间,共享办公室,甚至还有一些共享其他的,共享经济的基础是从消费端的草根崛起,C端崛起出现的共享经济。 我说一下中国养老产业基金,和房地产和各个产业,大健康密切相关,这里面我们做的过程中完全是按照国际化的操作,把这只基金分成轻重两部分,轻资产就是盲基金,又找钱又找项目。现在做的是重资产基金,现在正在推动,原来我预料还是有一些困难,结果一下子房企当中差不多排在前面20名的开发企业上市公司都积极的参与了,就变成了联合发起,万科、保利、新城等等都积极的参与,就是你找到了企业的痛点,找到了企业转型的痛点,解决了他们的资金问题,解决了他们的融资问题,而不是像信托这样,用很贵的钱抬高房价。 为此,全联房地产商会应运而生出现了几个共享的分会,共享空间的,共享办公室,共享写字楼的分会,不再是原来的传统的商品房,装修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经济一定有底气,而且我认为中国经济不用考虑那么多的悲观的东西。我是非常乐观的,原因在于我们有14亿人口,没有一个国家能和我们相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