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结合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的预估,2018年全球铜矿产能增速预计约为2.5%,而2017年增速预估却为-2.5%, ICSG公布的2016年实际产能为2352.4万吨,简单计算后2018年全球铜矿产能基本与2016年持平。取近十年的矿山产能利用率为85%,则2018年全球铜矿产量预计为2000万吨。 图表3:全球铜矿产能展望 资料来源:一德研究院有色金属研发中心 CICC Woodmac 图表4:全球铜矿实际干扰率 资料来源:一德研究院有色金属研发中心 Macquarie 从整个产业链角度来看,铜粗炼产能制约铜矿需求以及粗铜供给,铜精炼产能制约粗铜需求以及精铜供给。所以我们首先看粗炼产能。粗炼产能2017年为2202.6万吨,全球新增冶炼产能大都集中在中国,考虑到建成到实际达产还需要时间,我们估算2018年新增粗炼产能40万吨,2018年总的粗炼产能达2242.6万吨,历史产能利用率约在84%,但考虑到中国废7类铜限制进口,产能利用率设定87%,2018年粗炼产量约在1951万吨。铜矿供应较为平衡。 表格3:新建粗炼项目整理 资料来源:一德研究院有色金属研发中心 SMM 整个冶炼环节只是加工环节,收取加工费(TC/RC),矿山更具有主导权。冶炼产能瓶颈导致铜矿产能过剩,使得前几年长单加工费持续处于高位,但是矿端产能扩张步伐在降低,这在加工费(TC/RC)上也有了明显反应,2015年加工费触及高位后回落。在上海召开的亚洲铜业周期间,矿商和炼厂由于对未来一年铜精矿市场的供需状况分歧较大,以CSPT为代表的炼厂方面期望TC在90美元/吨附近,而矿商方面则更希望以TC在80美元/吨左右甚至更低的数值达成协议,由我们的分析看,矿山过于乐观,TC设定在85-90区间较为合理。 图表5: 粗炼产能预估 资料来源:一德研究院有色金属研发中心 ICSG 图表6:年度长单TC 资料来源:一德研究院有色金属研发中心 作者整理 2. 全球精铜市场分析 冶炼产能方面,在高加工费的刺激下,冶炼产能也在持续扩张。中国方面,目前统计的数据显示,2017年下半年有30万吨精炼产能投放,2018年将有145万吨精炼产能投放。如若铜价继续回升,再加之较高的加工费,这些产能或再未来两年释放。 表格4:中国2017-2018年新增冶炼产能 资料来源:一德研究院有色金属研发中心 SMM 精炼铜产量主要取决于加工费(TC/RC)与冶炼成本的对比。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下冶炼成本与加工费,以国内冶炼厂为例。上文中我们预计TC会设定在85-90的水平,我们取中值87.5为例,计算综合加工费。人民币汇率我们取6.7,扣减率为1%,铜精矿品味选择30%。由此,我们计算出冶炼企业的综合加工费约为3800元/吨。 表格5:综合加工费测算 资料来源:一德研究院有色金属研发中心 冶炼成本方面,Wood Mackenzie做过的统计显示中国内陆典型性冶炼厂的生产成本为2900 元/吨。国内的相关专家也做过这方面的整理研究,赵君榕在2013年《铜冶炼成本计算需关注的问题》一文中对铜冶炼成本做过统计,不考虑硫酸和渣选矿,我国铜冶炼成本位于1790-2500元/吨范围内。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铜冶炼厂盈利还是很可观的。 不只是中国,国外也在新增冶炼产能,虽然整体规模较小,其中刚果、伊朗与印尼增量相对较多。全球精炼铜产量方面关注到产能利用率,近两年精炼铜产能利用率持续维持在80%以上,铜价上涨也会提高产能利用率。国内精炼铜累计产量也是保持了约6.3%的增速,由铜产量的季节性分析看,2017年单月产量都超出了2011-2016年产量上沿。供应侧改革对铜市场影响有限,中国铜市场本质上是中游市场,没有定价权,只是挣取加工费,而且目前加工费水平有收益,冶炼厂开工的动力较足。 不过可喜的是,累计增速正逐年走低,这与加工费走势是一致的,2018年设定累计增速5.5%。 图表7:精炼铜产量季节性 资料来源:一德研究院有色金属研发中心 图表8:2017-2019年新增精炼产能 资料来源:一德研究院有色金属研发中心 ICSG 3.中国进口市场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