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统计,20家上市房企中,在2017年中期时,就有18家此指标高过50%;到2018年中期,除中国海外发展(0688.HK)外,19家公司此指标都超过50%,超过80%的就有4家,这意味着投入运营的资金里,超过80%都是要付息的,会直接导致利息成本高企。 此前,碧桂园首席财务官伍碧君也在该公司中期业绩会上称,“今年房地产按揭政策跟去年比有较大变化,导致了回款率下降,但我们全年还是有信心维持在80%以上。”公开资料显示,在2016年和2017年,碧桂园的销售回款率分别为92%和90%。(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41期) 上述房企销售负责人认为,“早在本地企业开始大规模开发的时候,目标客户群体就在北京。要知道燕郊原住民就几万人,如果客户目标是他们,怎么可能去建几十万套房子?限购政策出台后,我们的目标客户不具备购房资格,相当于企业最初设计的发展方向与现实制度脱节,房子当然卖不动。” 发债是房企自筹资金的重要途径,《中国经济周刊》今年7月曾刊文关注房企发债融资是否变难的问题,数据显示,被监管层中止项目整体占比并不算太高,但是中止项目数量从5月中旬以来有所增加,在2018年,资产证券化、租赁专项债券以及基金合作将是企业融资的突破口。 “当地户籍居民家庭已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暂停在当地购买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2018年10月中旬,《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到访燕郊时,当地楼市已经难觅2017年3月底的火热景象。(《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胡巍 摄) 杨红旭也认为,大约一年前,短周期的降温在部分一二线城市就已来临。“但在限价、限证、限签等管制之下,新盘市场表现失真。开发商或观望、或纠结已经很久了。” 天津津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下称“天津津诚”)是天津国资委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持有天津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现在正在天津产权交易所挂牌,进行增资扩股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之后,天津津诚将持有天津房地产集团35%的股权,新股东持股65%。天津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是天房发展(600322.SH)的大股东。天房发展作为天津市最早成立的房地产综合开发企业、国家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企业,如果新股东是民企,股权转让后,天房发展的实际控制人将不再是天津市国资委。(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41期) 为什么“房价神话”必须终结? 郁亮还透露,截至2018年8月末,万科6300亿元的年度回款目标“还有一半多没完成”。 除了调整企业发展战略,记者注意到,一些企业,特别是央企、国企正在实打实地出让房地产资产。 8月28日,武汉土地市场网公布的竞拍结果显示,10宗纯住宅用地不仅没有一宗在竞拍过程中触及最高价,还有7宗地块以最低价成交, P(2018)061号地块更是流拍。成交结果显示,成交9块地,竞拍起始价格合计44.18亿元,成交价格合计46.67亿元,距离合计建议的最高价(71.76亿元)相差27.58亿元,其中7宗地块是以起始竞拍价格成交。而流拍地块的出让面积在10宗地块中最大,建议最高价也是最高的。 “全镇已形成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以休闲旅游、健康医疗、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拥有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企业182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17家。”这是河北省三河市政府官网对其辖区燕郊镇的介绍。 数说房企生存现状 2017年3月下旬拍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胡巍 摄) 各大房企为了冲击销售回款,使出了浑身解数。 银行贷款对房企支撑降低时,房企自筹资金就得提升,如果增长幅度不能填补银行贷款下降的缺口,就难以支撑房企开发的现金需求。 这并不是万科一家的难题。天风证券研报指出,从销售回款率的情况来看,近三年来呈不断下降态势。2017年全年龙头房企和大型房企回款率分别只有66%和60%,2018年一季度更是下降到了53%和52%。以万科为例,2017年万科销售回款率为70%,2018年一季度下降到了52%。“我们认为这与部分城市严厉的网签限制政策,以及银行按揭贷款放款周期延长有关。”天风证券研报中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