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债危机一触即发!资金缺口近300亿,到期债务超600亿…这家龙头(3)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20-05-22 11:44
噬血狂袭第二季 闪耀 be with you high school dxd 水枪版合金弹头 天下财经 www.newone.com.cn

尽管国内银行推出10年、8年的长期贷款,这并不适合做商业地产。目前,国外商业地产的回报率是4%-6%,中国由于是新兴市场,收益可能达到8%-9%。但如果10年期贷款年息是8%,则这个利润就会被吞噬。因此,商业地产行业需要的是低成本的长期资金,否则很难做。近年暴雷的房企,如银亿股份(2017年)、三盛宏业(2018年)、国购投资、中弘控股、华业资本、颐和地产等,几乎都涉及商业性地产占比高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商业地产项目资金供应长短错配的问题,有待于资产证券化(比如REITs)等创新融资方式解决。至于以短期债权融资资金,投资商业地产的“短债长投”行为,更是大忌。

凡事皆有因果,一切都是劫数。从某种意义上说,富力地产当下的短债压力是2017年加码商业地产种下的“苦果”。

短债聚集

所谓亢龙有悔,房企与央行博弈过后,一轮凶猛的房价暴跌接踵而至。2008年4月,万科在杭州率先降价促销,这一势头继而在国内30多个城市蔓延。降价潮引起了已购房者的愤怒,一些楼盘的预售处遭围堵,甚至被砸烂。在南京,因为降价,政府给万科开出了4000万元的巨额罚单。在证券市场,房地产板块的股价应声暴跌到令人窒息。截至2008年9月,万科、保利地产、碧桂园(02007.HK)、中海发展的股价相继跌去88%、75%、87%、70%。

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富力地产也曾一度深陷现金流可能断裂的危局,但随即而来的“奇迹”出现,其最终化险为夷。在强周期性的房地产行业,熬不过周期轮回而黯然消逝的房企不胜枚举,富力地产最终逃过一劫,不得不说相当幸运。

而富力地产或高估了自身的资金运作能力。当年万达旗下酒店甩卖给富力地产之时,相对于资产的账面净值折价了40%。如今富力地产倘若甩卖旗下商业地产,账面资产还将缩水多少,难以估算。

如表11所示,富力地产2021年仍然有576.07亿元到期债务,保守估计,其中无资产抵押的部分至少191.34亿元,与2020年内不相上下。换言之,在目前的战略布局及市场销售趋势下,富力地产现金流短缺的局面将持续循环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融资市场的有限宽松,之于富力地产当下困局,乃是扬汤止沸,未能釜底抽薪。

一系列凶猛商业地产扩张之后,富力地产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16年25亿元迅速转负变为2017年的-226亿元,跌至历史最低值。这直接推高了富力地产的筹资压力。为应付巨额的现金流需求,2018年富力地产四处寻找资金。

2015年至2016年第四季度,顺着宽松的货币政策势头,富力地产大力度投资商业地产项目。此后由于货币紧缩、融资环境恶化,富力地产陷入困境、疲于应对。货币宽松似一杯慢性的毒酒,让人欲醉欲仙却又如鲠在喉。大量的商业地产资产,进一步加剧富力地产重资产与慢周转特征的叠加,成为其现金流管理中的“祸根”。

从根本上说,富力地产在这场危机中幸存下来,得益于国家一系列的刺激政策。富力地产2018年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仅14亿元,同期该项指标净增加额仅为1亿元,对于房企,堪称危险。若是政策再迟缓,富力地产的处境或是另一番景象。

富力地产的销售业绩很快也扶摇直上。资料显示,2009年1-2月,富力地产销售达到34.3亿元的佳绩,同比增长了71%。李思廉当时有段发言令人记忆犹新,“3月份前15天,我们销售了14亿元,16日也卖了1亿元。截至2009年3月16日,我们的合约销售额已经达到49亿元”,“内地的楼市已经见底,现在楼市的承接力很强,估计去年全国整体销售金额萎缩了1/3,今年(2009年)就释放出购买力”。

王石曾警告说,“规模不要追求太大,资金链不要绷得太紧、不留余地,否则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受影响,天天加班都没用”。以2019年年报公布的数据,可进一步估算富力地产2021年的现金流与融资情况,富力地产的现金流及融资压力亦然。

同是遭遇的外部冲击,但与2008年下半年的宏观调控变化相比,“大开大合”的救市政策显然不值得期待。2008年下半年政府迅速救市力度空前,与当时中国坚定“GDP保8%”的共识有关。时至今日,在高质量发展的框架下,“保8%”逻辑不再。房地产市场严厉的宏观调控从2017年下半年持续至今。今年以来,一些国家纷纷抛出救市计划或无限量量化宽松应对疫情影响,但中国的政策定力一以贯之。2020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度重申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至少目前来看,大开大合的救市政策难以再现,房地产政策的基调定位是有限宽松、托而不举。

据王健林透露,早在2001年,万达集团也曾以传统住宅地产开发的“短债”惯性思维做商业地产。随着2004年遭遇宏观调控,短债长投的弊端显露,险些没有度过危机。幸运的是最终找到长期资金管道,拿到战略投资者几十亿融资。类比万达集团的渡劫经验,富力地产若是遇险,化险之策或不在于融资政策的宽松,而在于“有缘人”出手相助。不过,在目前几乎个个紧绷的日子里,还有多少机构愿意又有能力成为“救世主”?

值得注意的是,富力地产的融资成本也在明显上涨。2019年年报数据显示,富力地产利息支出由2018年的3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52亿元,增加了18亿元。同期的净利润由2018年的83.91亿元增至2019年的96.72亿元,增加了12.81亿元(表7)。销售业绩不力的形势下,“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已大力削弱富力地产的长期偿债能力,若利息支出超过净利润增长,这意味着在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之下,富力地产需要以更多的融资借贷额度以覆盖新增利息部分,进一步推高其融资需求。当期利息支出增长超过净利润增长,如此下去,“借新还旧”的资金循环将升级为“以贷养贷”的游戏,债务状况或进一步恶化。

(600466)、(000046)等房企曾先后出售项目股权回笼资金,以断臂求生。如今同处险境的富力地产是否愿意步同行后尘呢?

02

回顾这段“过山车”式大起大落的日子,市场从2007年的热情巅峰迅速坠落谷底,而后又被拉回往日的地产狂欢,为时约莫8个月。从2009年末的数据看(表4),富力地产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均较2007年、2008年更上一层楼。

王健林在《万达哲学》一书中称,“商业地产不是商业,也不是地产,也不是简单的商业加地产。如果开发后销售出去,则称不上商业地产”。商业地产是以零售物业的租金收入为目的的长期房地产投资。因此,要经营长期的房地产投资,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房地产金融环境。

2009年国家“四万亿刺激计划”出台后,楼市的反弹行情最先出现于一二线城市。经过最近十年的变化,二三四线城市已经过几轮楼市涨价,万科、融创中国等头部房企近年纷纷将战略重心回归至一二线城市。随着房地产市场日渐回归理性,国内房价结构分化的概率大过普涨。一旦市场回暖,最先受益的首先是一二线城市,重仓三四线城市的富力地产能受益几何,尚未可知。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