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一位TOP30城市公司策划总坦言,公司架构调整后虽然没有被裁员,但是他也已经打算农历新年后换赛道创业。 员工难心安 组织“瘦身”致缩编转岗 2月中旬,郁亮直接以“黑铁时代”定义了当下地产发展的阶段。在万科年会的总结发言中,郁亮也提到在组织架构上要进行适配调整,比如要将投拓、产品等团队进行一盘棋建设,面对激烈竞争,要集中资源和精力,同时要进行流程再造,层层转包的方式不再可行。 实际上,房企组织架构调整已逐渐常态化,不仅调整频次高,变革动作也非常快。根据不完全的统计,2021年以来,包括万科、碧桂园、华润置地、龙湖等20多家房企开启组织变革之路,有多家企业的调整甚至不止一次。 编辑 | 韩大鹏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以及限购限贷等政策“组合拳”的落地,房企销售回款速度放缓加剧了资金链的紧张。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百亿房企销售额平均增速为4.2%,远低于2017年高点36.9%的水平,行业进入降速求稳通道特征明显。 另一方面,曾经被视为香饽饽的高周转房企员工,如今则频频遭到职场歧视。在求职时,诸如恒大、阳光城等高周转房企的职业经理人,简历往往难以通过。一位恒大员工曾经收到猎头的反馈称:“万科不接收2年内入职恒大的员工”。 1个月后,“河南王”建业集团酝酿了半年之久的调整想法也浮出水面。建业集团将从原先的“集团-业务集团-大区-城市公司-项目”五级管理变为“集团-城市公司/专业公司-项目公司”三级管理。另建业控股、地产集团总部、中原建业集团总部、新生活集团总部及筑友集团总部合并为新的集团总部,下设九大业务中心。 新年刚过几天,世茂集团就率先在组织架构上动刀阔斧。1月5日,世茂集团宣布启动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对集团总部职能部门、区域职能部门进行整合。 在今年新年致辞时,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就指出,旭辉坚持“三个集中”不授权,一是资源集中配置,二是资金集中管理,三是投资集中决策;其次对经营决策和重大关键事项加强管控。 2022开年,房地产再掀浪潮,包括融创、建业、万达、世茂在内的多家房企,开启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 以弘阳地产为例,在缩减合并区域的同时,其架构调整还涉及七大区域负责人和人员调整变动,中层员工则根据区域新的组织架构转岗、更换城市或个人意愿进行小比例调整。
在这一轮的房企架构调整中,融创则是唯一一个独特身影。在多数房企选择合并区域的时候,融创则选择了在2月份进一步拆分和新设区域。 另一方面,伴随房企组织架构优化而来的,往往是较大规模的人员调整。一位TOP20房企员工表示,去年公司突然发文宣布合并两大事业部,预计裁员比例就达到50%。而哪怕短期内逃过被裁命运,房企员工也难以心安。 针对此次建业集团的组织调整,董事长胡葆森就直指问题要害。他提到,“从国家层面看,一共14亿人口,政府采用五级管理,而建业这样一个民营企业也是五级管理,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一位TOP20房企员工向新浪财经回忆道,去年某天深夜,公司发文宣布大调组织架构,住宅和商业事业部合并,大区和大区合并,预计裁员比例就达到50%。 其中,投资、审计、采购等部分职权收归集团,区域、地区公司职能部门由11个调整为7个。此外,世茂还撤销原浙江区域公司,升级华中地区公司,并将沪苏区域公司的部分项目重新划分管辖权。 总的来看,房企组织架构调整重点主要在总部、区域部门和业务部门。中指研究院报告指出,企业总部扁平化、专业化、平台化;以提高效能为核心的区域组织架构调整,缩短管理半径;营销独立公司化以及新增或独立重点业务部门是最为主要的表现趋势。 具体来看,融创由七大区域调为九大区域:新成立西北区域,管理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四省;原西南区域拆分为成渝区域、云贵区域,分别管理四川及重庆、云南及贵州。 “从优化情况来看,第一批是学历非统招本科,第二批是年龄在35岁以上,第三批是非985和211学校的,第四批估计轮到管培生。”另一位房企被裁员工则表示。 在内外交困的经营环境之下,房企不仅需要降本增效,勒紧腰带渡过难关,同时也迎来重新反思用人和企业架构问题的契机。 “此次融创的调整,目的不是为了增加管理区域的数量,而是为了减少管理跨度和管理层级,这其实是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在当前企业经营压力的情况下,压缩管理成本、优化管理模式,类似操作符合预期。”严跃进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