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2020-2022H1拿地TOP100房企结构(拿地额口径) 图表:TOP50(2021年销售额口径)房企中2022H1拿地额情况 中期影响1:增量投资进一步承压。我们认为此次风波会进一步影响民企在销售、拿地、投资等方面的参与度,市场原先的核心主体逐步退出,将会深度影响行业后续新开工和投资。我们进一步下调全年房地产新开工增速至-27.3%、施工面积增速至-3.4%、房地产投资增速至-8.9%。如果后续没有更多政策扭转预期,下行趋势可能会延续至2023年。 图表:全国房地产投资累计完成额及同比增速 图表:全国房地产投资单月完成额及同比增速 图表: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累计值及同比增速 图表: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单月值及同比增速 图表:房地产统计指标预测 中期影响2:核心城市房价矛盾预计会加剧。随着2022年增量投资的减少,将会对此后的供给弹性产生持续的影响,如果2023年部分城市市场逐步复苏,供需的结构将会使得这些城市房价面临上行压力。 这点其实在今年已经开始有所体现,即使全国市场景气度下行,已经有部分城市房价开始企稳,70个重点城市一手住宅房价环比下跌城市数为38个,较2021年11月峰值下降21个,其中北京、广州、杭州、成都、青岛、长沙、南宁、西安、银川、赣州等10城新房价格保持3个月持续环比上行,厦门、广州、成都、昆明、赣州和南充二手房房价连续3个月环比上涨。新房去化周期角度,目前苏州、南京、广州、温州、杭州等城市周期较短,均不超过50周。 图表:70城新房住宅房价当月环比变化统计 图表:70城二手住宅房价当月环比变化统计 图表:部分城市一手房价格环比(%) 图表:部分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 图表26:重点城市去化周期排名(周) 政策后续展望:相关部门积极回应,未来关注更多政策空间 风波以来,我们看到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已经开始积极回应,倾向于市场化解决当前风波项目: 7月17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加强与住建部、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坚持“房住不炒”,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支持地方更加有力地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并强调: 1、银行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既要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又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千方百计推动“保交楼”; 2、指导银行主动参与合理解决资金硬缺口的方案研究,做好具备条件的信贷投放; 3、个性化地满足居民客户的不同需求,信守合同,践行承诺,依法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4、有效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大力支持租赁住房建设,支持项目并购重组,以新市民和城镇年轻人为重点,更好满足刚需和改善型客户住房需求,努力保持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有序。 地方政府则在2方面行动: 一方面是进一步强化预售资金监管:如汕头市住建局明确监管银行不得配合相关违规行为,并应确保购房款由购房人直接缴入监管账户。沧州市住建局要求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须注明:“购房款不进入监管账号,此合同无效,买售双方可随时解除”字样。 另一方面,重点城市主管部门针对性出台问题楼盘处理措施:重点城市如河南、深圳、重庆等主管部门针对性地出台问题楼盘处置措施。以河南省为例,主要措施包括:1)实行“一楼一策一专班”,明确各专班负责人的任务职责;2)鼓励居民自救和合力共救;3)引导问题楼盘企业快速执行破产程序并复工续建;4)协调金融资源纾困。针对部分问题项目,政府部门协调开发商与AMC公司商讨引资合作事宜支持项目重启;5)政府出资项目或企业引入地方国资增信。如7月21日,河南铁建投集团与建业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河南铁建集团将以6.5亿港元收购建业地产29.01%股份。 图表:部分项目复工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