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核心观点集(2022年8月8日 –8月14日)(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22-08-17 17:30
雪花红梅歌词 张翰郑爽超级乐八点 soe 998

美国经济:滞与胀,仍在赛跑。展望下半年,美国经济或仍将在“滞”与“胀”之间徘徊,货币政策面临艰难选择。我们认为,美联储需要引导市场相信其有能力加息至3.5%以上的限制性水平。非美经济:全球紧缩,风险冒头。在全球通胀和美联储持续紧缩之下,非美经济所受冲击不断显现。1)欧元区:欧债风险不容小觑。2)日本:日本经济和日元汇率受到输入性通胀、贸易逆差、债市抛售等多重压力。3)新兴市场:资本流入放缓压力或将持续全年,但下半年有望边际缓和。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有望落幕。下半年开始,本轮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有望循序渐进地落幕。原因包括:1)高价格下供需逐渐走向平衡。2)全球紧缩下商品金融属性弱化。3)与俄乌冲突有关的供给担忧消退。不过,供给恢复的不确定性以及能源转型压力等,或影响商品价格回落的节奏。金融市场:美元资产,暂现光芒。下半年,美元资产在全球市场中表现或相对较好。但考虑到美国“滞”与“胀”的博弈仍将继续,近期美国市场表现或有过于乐观之嫌。1)美债:10年美债利率或在2.7-3.3%高位震荡。2)美股:高通胀、高利率和衰退风险之下,调整风险尚未排除,但成长有望跑赢价值。3)美元汇率:有望保持强势。美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具备一定优势,市场对于美联储紧缩的决心和可持续性更有信心。

李迅雷(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人口负增长时代:地产、金融及细分行业将迎来大变局

基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城镇化进程放缓的判断,得出房地产的长周期拐点或已出现的结论,这将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带来深远的影响,虽然基建投资的力度加大可以起到稳增长的作用,但不足以弥补房地产投资负增长给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拖累。从而使得中国经济从长期投资拉动主导模式向消费和科创主导模式转型。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此消彼长式的存量经济的特征会更加明显,区域经济的分化和产业的分化会更加明显,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景气度会高于三四五线城市,同时,房地产企业面临重整,其中国企地产龙头的市场发展空间较大。对于那些过去对房地产依赖度过高的金融企业而言,过去因房地产的繁荣而强大,今后则将因此而拖累。日本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前,直接融资占比约25%,房地产泡沫破灭后这一比重迅速提升,目前已超过50%。美国直接融资比重则更高,自1995年以来保持在85%左右浮动。因此,我国未来的直接融资比重将提升,相对看好非银金融行业,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财富管理行业。保险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仍大,尤其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需求大增,保险资管行业的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但中短期受房地产走弱的拖累和疫情影响,出现供需错配和信用事件频发等。故保险行业需要顺应经济结构的变化,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和资产配置策略。

夏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不要浪费房地产市场局部危机的机会,促进房市真正转型

近20多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大规模发展,其底层逻辑是什么?首先,这是和长期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相联系、相结合发展的。其次,在宏观决策的主观认识上,20多年来尽管迫不得已对房市进行了多次调整,但是面对曾经的经济快速增长大好形势的轨迹压力,长期以来,稳增长至高无上,离开包括房市投资的高投资,中国经济增速就稳不住。现在的“高房价、快增长”模式走到头了,走不下去了。理由之一,一些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理由之二,从统计数据看,1978年改革之初,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分别为6.7平方米和8.1平方米。之后房地产市场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2020年第七次普查,全国人均住房面积达41.76平方米,仅低于美国、英国、法国等极少数发达国家。理由之三,因多种原因,过去房地产市场曾经监管不严,不少房企不依法合规经营、挪用资金,拼命扩张。理由之四,地方财政已深陷“土地财政”深坑,走不下去了。下一步怎么办?1,在房地产市场发展方向上要重提、回归被人们曾经忽视的1998年房地产市场改革方案中“住房双轨制”的原则,坚持2016年底中央提出的“房住不炒”原则,牢牢把握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方向是以消费品为主导。2,鉴于房地产市场已长期绑架中国经济,且短期内难以以较彻底的市场方式解决的明显事实,应力争用两年时间,加快落实并基本解决低收入者、进城农民工“住有所居”的民生基本需求。向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公租房、保障性租赁房房源。 3,实事求是,分类处理好当下的“烂尾楼”“断贷”问题,确保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稳定。4,同时组织专门力量,研究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与政策制度。

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为何美国经济“浅衰退”,但就业强劲?

当下美国就业尚未充分反映经济动能减弱,二者背离主要是由于就业数据滞后性与经济出现行业分化。1、劳动力市场数据滞后于经济周期。2、疫情后劳动力供给恢复缓慢,进一步加大了滞后性。3、经济的结构分化导致就业的分化。4、部分就业指标已经体现出需求弱化。未来展望:劳动力市场跟随经济降温,加息周期延长或加大衰退风险。1、“强就业”不可持续,未来仍会跟随经济动能走弱而衰减。2、“浅衰退”或有变数,美联储或继续加息将加大经济衰退幅度。3、往后看,美国经济今年年末走向“实质性衰退”或难以避免。通胀预期高企,金融条件收紧对美国经济的制约还将持续,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信心低迷,商品消费、地产投资的拖累幅度或将扩大。

屈宏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下半年如何保就业稳物价

7月政治局会议强调保就业稳物价是下半年的主要政策目标。虽然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高企仍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但我国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 已经见顶并持续回落。然而,就业形势却仍旧严峻。防止全球滞胀叠加疫情反复加重就业压力应是下半年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第一,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稳经济大盘。第二,充分利用财政货币政策空间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尽快回归合理增长区间。第三,出台改革开放新措施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扩大内需有助于改善企业营收,但深化改革开放是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的关键。

三、 投资策略

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下半年经济增长受超预期因素干扰 但经济复苏态势不变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