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以前,住房金融体系以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主,民间机构多采取先存后贷的模式,贷款占比较低。1965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模式兴起,部分地方银行个贷业务开始快速发展,但大银行仍不愿涉足。随着民间金融机构的个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70年代初,大藏省主导设立“住专”公司,管理层主要由大藏省退休官员和母行派驻人员担任,主要提供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贷款资金来自于大银行等机构拆借。 80年代,金融脱媒出现,迫使银行转型进入个贷领域,大银行抢占了“住专”的市场份额,导致“住专”把业务从个贷转向房企融资,1980-1990年,七大“住专”向房企贷款余额占比从4.4%大幅增至78.6%,为房地产行业输送了大量资金。 1990年,大藏省虽出台政策限制房地产融资,但因6家“住专”公司社长均为大藏省退休官员,“住专”和农林系统金融机构并未受到影响。1991年地价快速下跌,导致“住专”不良债权高筑,无法偿还母行资金,大量金融机构因此倒闭,日本金融系统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 (6)房地产的持有和交易成本在不同阶段对居民和企业行为影响不同。当房地产市场处于上升期,持有成本低、交易成本高导致居民和企业倾向于持有土地,与价格形成正反馈效应,反推价格快速上涨;当房地产市场处于下行期,小幅增加持有成本也能加剧土地抛售行为。 风险提示:人文、体制机制差异;经济和人口规模差异。 目录 1 导言 2 为什么相同的房地产危机,不同的泡沫结局? 2.1 第一次危机(1955-1974):需求驱动,货币收紧后房地产危机爆发,但市场迅速反弹 2.1.1 产生:需求旺盛,供给不足 2.1.2 爆发:货币收紧,税制改革 2.1.3 为什么第一次房地产危机爆发后,市场能迅速恢复? 2.2 第二次危机(1986-1991):货币驱动,政府主动刺破,破灭后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2.2.1 产生:金融自由化,信用扩张,企业炒地 2.2.2 爆发:政府主动挤泡沫、快速收紧货币和信贷 2.2.3 为什么第二次房地产危机爆发后,市场一蹶不振? 3 两次房地产危机对我国有何启示? 3.1 城镇化尾声,人口红利消退预示房地产长周期拐点到来 3.2 人口移动的背后是产业的变化,人口集聚大都市圈是大势所趋 3.3 保持货币金融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 3.4 税收影响预期,长期来看对防范房地产危机作用不大 正文 1 导言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以东,是太平洋上一个弧形岛国,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4个大岛和68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总面积约为37.8万平方公里,与德国、芬兰、越南和马来西亚大致相同,其中约3/4被山体覆盖,4个大岛占97%以上。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带,从最北端到最南端有7个火山区,110座活火山。尽管日本国土面积仅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400,但活火山数占了近1/10,地壳极不稳定,每年发生有震感的地震高达1000多次。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进入中速阶段,90年后陷入停滞。1952年盟军占领结束时,日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水平仅为美国的1/5。受益于朝鲜战争,美国军事物资采购使得日本工业大踏步前进,经济高速增长,1956-1973年GDP年增速高达9.1%,成为第一个从战后“发展中国家”跨入“发达国家”的国家。70年代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日本开始谋求产业转型,由粗放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70年代经济成功换挡,GDP增速降至3.8%,进入中速增长阶段;90年代初,受泡沫经济破灭影响,日本经济长期停滞,1992-201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速仅0.5%,甚至有些年份还是负增长,人均GDP年增速为0,CPI同比增速-0.1%,日本进入“失去的二十年”。 日本人口数2010年见顶,老龄化问题严重。战后日本总人口数快速增加,2010年达1.28亿的历史峰值,随后不断减少。与此同时,人口结构化问题突出,2018年0-14岁人口占比为12.2%、15-64岁人口占比为59.7%、65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28.1%,老龄人口比重不断创历史新高。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研究所推测,日本总人口数将持续下降,在2053年左右降至1亿、2065年左右降至8800万;日本老龄人口占比也将不断上升,2025年突破30%,2040年突破35%。 城市化进程基本结束,2000年后城市化率被动提升至91%。日本共经历了四轮城市化进程:第一阶段为1945年之前,城市化率由1920年的18%提升至二战结束时的28%;第二阶段为1945-1975年,城市化率快速提高至76%,主要在于人口加速流入城市和“市町村大合并”;第三阶段为1975-2000年,城市化率基本保持稳定;第四阶段为2000年至今,城市化率由79%进一步上升到91%,主要因为町村老龄人口离世和再次的“市町村大合并”导致的被动提升,而非人口流动。 战后日本住房市场由短缺到过剩,全国住房空置率高。1945年,全国有1473万户家庭,但住房存量仅1053万套,住房缺口高达420万;1968年,全国住房套户比超1,住房短缺问题基本解决;1973年,各县套户比均超1,住房短缺问题全面解决。伴随着新房供应充足、二手房市场欠活跃,日本住房空置率不断上升,2013年高达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