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深度报告:如何判断地产政策方向及实际力度(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22-07-13 15:56
网络小说排行榜 psp3000游戏下载 三井寿头像 浪子回头音译 微博粉丝排行榜 国产喜剧

14年大周期底部的形成,既是13年2月新国五条调控后的需求端自然回落,也有 供给侧高库存的问题。09年之后,各地看到了房地产市场对于经济发展巨大作用, 各地政府纷纷加大土地出让的规划,而开发企业也积极扩张,2011年宅地出让面积 20亿平米,开工面积突破14.6亿平,而当年住宅销售面积仅9.7亿平米。2011-2013 年宅地成交面积与开工的差额为22亿平,三年累计开工未售的面积也达到了了11.2 亿平米,库存水平快速攀升。到2014年末,住宅中期库存水平达到历史最高的30.1 亿平米。高库存导致去化困难,行业的复苏并非08年简单刺激需求那么容易,需要多政 策长时间配合。同时,在去库存的同时,土地出让也要保持一定的克制,14-16年600 城宅地出让面积平均为13.6亿平,相比11-13年均21.4亿平减少了36%,这也使得行 业投资的恢复周期更长。

回顾2014-2016年行业复苏的事件,年初14年2月,销售面积转负,标志着下行 周期的开始,有了08年的经验,14年地方政府行动更早,2月开始,郑州、银川、沈 阳等地公积金放松,14年6月至10月,37个核心城市密集取消限购,销售面积14年7 月见底(-16%),中央在14年9月执行认贷不认房,重回08年的7折利率。信贷层面, 14年11月首次降息开启了新一轮的货币宽松周期,14年下半年,首套房贷利率下降 89bp。经过了半年左右限购限贷的放松,基本面恢复速度并不快,14年销售面积同 比连续10个月、均价环比连续8个月负增长,投资增速同比转负。

15年3月,中央第二轮放松,非限购城市首付降至40%,15年4月量价齐升,土 地出让金转正,基本面有所好转,但供给侧压力依然存在,新开工同比持续负增长, 前期土地出让的下降使得施工与土地投资都有压力,8月房地产投资增速再次转负, 中央开启第三次、第四次放松,15年9月,非限购城市最低首付降至25%,16年2月, 非限购城市首套、二套最低首付20%、30%,房地产投资以及新开工增速终于在16 年2月转正,16年一季度GDP增速企稳,以及3月上海深圳的调控,意味着放松周期接近尾声。

14年周期与08年周期有一定的区别,但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基本一致的。即通过 需求端的政策,但最终是为了解决供给侧的问题,以14年周期政策与基本面变化趋 势为例,供需两端表现差异最大的是15年。在15年1季度市场量价已经企稳甚至部分 城市已经开始走高,但由于14年的土地投资意愿下降,导致的开工和投资不振,对 经济整体,依然为拖累的状态。因此15年3月开始直到16年2月,全国性的政策连续 调整,首套而二套房首付比例不断下降,最后一次调节的16年部分核心城市房价已 经出现连续多月的环比上涨。两轮地产大周期,给我带来的经验是相似的,即政策是为经济目标服务的,地 产政策无论是采用力度大(08年政策)还是时间长(14年政策)的方式,执行的核 心思路并未发生变化。

21年以来的第三轮地产大周期底部,行业现状,较08年和14年都更加严峻复杂, 供给侧库存问题、民企产能大幅受损、疫情反复影响政策施行及人口需求长周期拐 点等问题。数据上来看,销售金额连续10个月同比下滑,22年4月增速下探至46.6%, 销售规模回到16年同期的表现,融资连续3个季度维持净偿还,在经营性及融资性现 金流均处于流出状态的情况下,600城土地出让金22年以来同比下降58%,新开工下 降26.3%,施工面积有数据以来第一跌至0%,行业从投资能力,投资意愿到投资附 着物的规模,均创历史最差记录,而且趋势还在恶化,特别是投资端数据。

政策逻辑是类似的,最终要解决的还是经济和投资问题。我们认为本轮自上而 下的政策目的依然没有发生变化,在经济企稳之前力度预计频率都将会不断升级。从政策顺序上,需要对供需两端的问题逐步解决,稳产能(减少企业违约风险扩散)、 稳销售(稳定地产类资产的价格,以及周转表现)、稳信用(提高企业投资和扩表能 力),最终达到稳投资的目的。从21年10月以来,随着市场销售以及投融资表现的不断恶化,政策表态以及相 应的力度也在不断提升,从21年10月信贷投放态度扭转开始,到3月初郑州首个放松 贷款认定,4月中旬开始中央明确放宽对因城施策的政策尺度,5月信贷利率大幅下 调。但与历史周期对比,10月以来的升级可以说只是小量的变化与调整,并未真正 进入政策放松的深水区。

总结一下这部分的内容和结论。地产周期根据投资端(土地成交、投资增速相 对GDP需求的关系)数据表现,可以划分为3年一轮的“小周期”与6年一轮的“大 周期”。地产大周期不仅仅只是地产行业的问题,同样面临经济大环境整体恶化的 压力,因此地产行业政策的目的,是使经济企稳,不会仅在量价企稳就转变方向(参 考14年)。22年中国经济面临严峻的考验,尽管目前地产行业已经从驱动经济的“主 动轮”,变成了跟随经济的“从动轮”,但政策逻辑依然未发生变化。预计22年-23 年,行业政策在需求端、供给端仍将不断加码,最终目的是让行业在整个经济活动 中,起到具有的支持作用。现阶段的一系列政策,仅仅是一个开端,远谈不上结束。

二、地产政策进化论,

从中央到地方,尺度不断细化

我国房地产市场从1998年取消住房实物分配以来,房地产行业迎来了二十余年 的快速发展。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在试水、探索、纠偏中逐步摸索与完善,形成 了现有房地产调控机制。

一)房地产政策调控方法二十年整体演化

我国地产政策,从中央一盘棋,无论城市差异,大开大合的统一调控,到因城施 策,针对各地不同的市场环境和基本面表现,进行针对性调节。从仅有少数重磅政 策进行“一刀切”式的调节,到“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等以需求预期调节政策, 再到通过落户、公积金、人才补贴等特定人群需求调节政策,政策尺度不断细化。

行业需求端政策工具,主要通过影响居民购房能力及购房意愿,对市场进行调 控。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09年之前主要依赖信贷的调节,比如首付比例的上调或按揭利率 上调,提高购房门槛及成本,抑制投机性需求。此外,营业税、契税的调节,同样影 响置业成本。这样的调控机制简单且有效,但问题是对于需求的管控,相对比较间 接,“刹车”力度较弱,在市场进入量价自发上行的阶段,就会处于失控的状态。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