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老牌连锁鞋店Payless陆续关闭一些门店的线索中发现,在某地区,某一高端线上社区的用户越活跃,那么生活在该地区的居民,对附近的作为大众品牌的Payless鞋店就越不感兴趣,尽管该地区可能会有很多会经常外出的人,而相对的,他们会追求更奢侈的品牌。Spatial.ai团队宣称,他们在核对了Payless真实的关店数量后,认为它他们的预测准确率达到了82%。他们面向实体商业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影响和优化实体零售店的商业选址,并且提高实体零售的业绩。 (6)新的消费技能 如何做到更好的顾客体验才是其竞争的核心地位,服务的新升级需要注意以下几大特征: 未来30年,数据作为新资源,计算作为新技术,将先后引发新零售、新制造和新金融的变革。数据作为世界通行的语言,不仅可以在计算机之间互通,在人与人之间也能进行有效识别。数据直接反映现象,数据直接揭示结果,数据是理性认识解释。 线下业态:通过线上平台的商品展示,主要的体验、试用、交易过程在线下完成的业态。如,高定服装、数码产品、美容护理等的购买行为; 在商场,超市,有不同类别的商品区域,AI摄像机抓拍人群,对视频进行智能分析,得到需要的人流轨迹的数据信息,用户能够直接从分析后的图像结果中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包括商场人群的人流统计、轨迹分布、主要停留区域的热力分布、该区域的平均停留时间、人流量、人流路径等,可为商场的营销投放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2)需求产生,搜索比较,形成购买,支付方式,支付商品,售后服务; 2016年10月13日,马云首提“新零售”,“新零售”就是商业以互联网为依据,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商品结构和商业的生态圈,并展开线上销售,线下体验和服务,和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虚和实的结合,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就是未来。把消费者、货、配送,供应链、供给侧改革结合起来,就是新零售。新零售是一种新的零售方法,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商业生态工程等构成的消费环境驱动,孕育出商业消费的渠道变革、社群分化、模式革命、业态重构的基因突变;新零售到了商业载体,创造了场景、内容与跨界的融合,从商品设计、生产到推广、销售,从消费品到服务品提供,业态、功能、品牌、经营的混搭、跨界,重塑了连接关系和价值链条,替代、刺激已有消费领域、催生新生态快速发展衍变,以产生全新商业消费需求及满足需求的价值链条与创新模式。 小结:中国商业地产经过将近20年的高速发展后,市场基本饱和,商业物业供应充沛,而近几年的住房不炒的政策和持续的宏观调控,物业成交率和销售速度开始降低,房地产开始回归,收益管理、资产管理成了现在和未来商业地产运作和管理的最主要的使命,现阶段,新零售的线上市场空间已初步分配完毕,高科技巨头开始全线进入线下,大规模布局以维持企业良好的业绩增长;作为线下物理载体的商业地产面临着新一轮的价值表现机会;如果想发展,必须为“新零售”、“新业态”的经营需要做出融合、变异、升级和改造,从而适合科技革命时代的商业需求,以实现“新商业载体”的价值,创造出更佳的收益。通过“新商业载体”的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导入,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商业开发企业重新获得新的商业地产价值。 中国中产阶层的人数在未来20年将从目前的3.2亿人增加到6.3亿人。这部分人群将已经成为主要的消费群体,他们更注重高品质和强体验性产品,未来80%以上的消费内容都将产生于年轻人群 、中产阶层人群。而高坪效、高利润的商业主要目标人群也基于此。 E、业态创新需求: 这个价值区域空间多少大,价值表现的形态又如何呢?小米门店出现了“八倍坪效”之说,遵义阿里House Pro也要近三倍的增长。 是基于云端将万物信息以屏幕连接、交互、转换的过程。无论是实体商店、网络空间、智能穿戴,还是个人、住所、机场码头……随时随地地可以建立连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形与无形的不同、虚拟与现实的差别,完全消弭了可能存在的不对称而互联互通互换。移动化的实质是信息的畅流与融合,大数据提供了信息的流量,云计算提供了信息奔流的动力,融合互换则是向指定要则进行排序,保证了数据信息的有效性和增值。移动化带来的24H销售时间、没有限制的空间,产生了泛营销的效果,胜过传统商业载体的时空宽度。 在互联网时代,场景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因为有了“新空间,新场景,新体验”的商业化的实用空间。在新商业载体的场景运用中,应当注重五个场景的策划和设计,包括金融,线上,空间,商品以及被服务的体验等。 互联网时代商业地产估值因素的增加,要关注的消费数据资产有: (1)数据链管理平台:产品端供应链——生产——商品——物流——服务; 消费重要客群已变为80-90后为主,这个群体的教育普及率、学历高,衣食无忧,玩性更重,花钱顾虑少,追求生活品质,追求情调/体验/趣味。80后、90后群体成了“消费主力军”全面登上商业舞台,并成为社会消费结构和消费文化的主导力量,80后人口2010年43.7%,2015年48.80%,2020年52.60%,2025年56.60%。这个消费群体从人口数量、消费文化、消费特性及品质追求等各个层面,形成与群体需求和行为的互动。 科技改变商业生态环境,移动化,信息化,物联化的背景下,互联网在传统零售领域充分发挥“效率”“轻便”“成本”等方面的获得市场。 根据知名研究机构《赢商大数据中心》重点监控的200个城市中,计划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开业且商业面积5万㎡及以上的购物中心达1197个。 第二章、商业新思想 而从细分创新业态占比来看,休闲娱乐更迭提速,占比最高,达40%;其次为文创、亲子体验、零售,分别占比20%、14%、10%;餐饮、生活服务创新业态占比均在10%以下。 B、异质性、 (2)经济持续增长和内需潜力 2)信用:互联网+信用是场景消费,是新零售及新商业载体发展方向,理解他消费者的金融需求,把消费和信用捆绑,把消费放到金融,把金融场景做好,让金融和商业密不可分,为新商业载体创造良好的金融场景。 G、动态性、 以消费为源头,编列业态谱系,可以达到满足生活需求,改变中国零售业和商品制造行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供给侧的功效。我们这里梳理的新业态大致分为三大种类。 (4)中产阶层递增 在电商攻击下,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被颠覆,商业地产的生态环境和商业功能需求也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尝试用各种不同方法和手段去激活传统商业地产,像传统的苏宁电器开设苏宁易购开始向线上融合,而天猫国际、京东商城也开始向线下实体店进军。可以预见,传统商业空间在除了增强线下消费体验之外,还将会采用移动技术、商业机器人(无人商场)、全通道营销、场景、大数据、VR技术等来从实际场景向虚拟场景体验的延伸,进一步加强客户体验。另一方面,全面构建“新商业载体”(New business base),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融合是商业地产升级和发展的方向。 (2) 商业场景迭代 金融场景的设计,一是安全支付形成交易,二是鼓励消费,三是把消费积分做成消费金融的衍生连接。 狭义上的新商业载体和传统商业相比,增加了包括了线上和线下的空间,还以共生、搭载、共享的方式和其他空间形态共存,衍生出新的价值,使得收益多元化。这在实践中会形成利益分配、增值共享、成本分摊的新的商业地产收益源,改变商业地产估值体系。 A、全渠道营销: C、业态创新 D、商业科技发展: (6)实体消费,线下送货,线上送货; A、资源共享 现代物流已经开始“物联化”进程,IBM于2009年提出了,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具有先进、互联和智能三大特征的供应链,通过感应器、RFID标签、制动器、GPS和其它设备及系统生成实时信息的"智慧供应链"概念,形成物流智慧化。与现代物流强调构建一个虚拟的物流动态信息化的互联网管理体系不同,"智慧物流"更重视将物联网、传感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以精细、动态、科学的管理,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创造更丰富社会价值的综合内涵,这就是“智慧物流”。 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扩大到1.7万亿美元,全球存在于物联网内的终端设备也将增至2950万以上。还有机构预计,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随着各行各业的互融真正进行“万物相连”将提高这个市场份额,新商业载体也会成为其中一块细分市场。 在现代生产力过剩的背景下,商品种类雷同,所有的商业体越来越趋于同质化,海底捞的服务在红海的火锅市场异军突起,代表着以产品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大有可为。在拼产品差异化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最终消费者还是为体验、为服务买单,无论是现代零售业、电子商务、传统百货的服务再造升级,迫在眉睫,新服务完全可以作为商业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在个性化、新消费时代成长的一代人,因服务而来,也因服务而去,口碑指数实际上就是服务力指数。 |
- 上一篇:十张图带您拆解华润商业地产版图
- 下一篇:M7向波兰商业房地产投资6500万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