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的新增领域: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智能驾驶、现代中药、北斗卫星应用、半导体材料、新型储能、制氢加氢设施以及航天航空、海洋装备领域,建议关注以上领域在十四五规划发布前后的表现。 (2)家庭结构小型化催生便捷需求:在结婚率、生育率不断下降的背景下,我国家庭趋于小型化,消费者购买频次增加、单次购买金额下降,对于便捷性要求更高,消费人群从传统商超转向贴近社区的便利店和专卖店。 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高温合金体系,但是在技术上与英美日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我国在高温合金得到杂质控制水平上与GE等公司的标准存在差距,这也导致我国较多的向国外进口母合金。二、国内缺乏长期服役温度800℃以上的新型合金。三、我国在粉末高温合金上的技术落后于欧美国家近两代。四、我国在等轴晶镍基铸造高温合金技术上不够成熟。在“双循环”政策背景下,航空发动机等关键部件必须实现国产替代,高温合金领域将会成为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 十四五规划可能有哪些新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注十四五与双循环政策红利带来的投资机会。中共中央11月3日发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不同点在于将“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重要章节写入,国内大循环被提高到更重要的位置,供给端生产端更受关注。 工业软件 光伏 消费群体变化催生个性化需求 我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国产化比例较高,关注太阳能电池与光伏设备的外循环。具体来讲,目前国内传统的电池生产线,国产设备比例达到100%;PREC电池生产线,关键设备国产化比例达到90%;N型单晶电池生产线设备国产化比例相对较低,性能跟进口设备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重点研发突破。未来,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将成为全球趋势,而光伏发电是较好的选择。我国具有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在“双循环”政策背景下,可以实现从电池组件出口到核心设备出口,从而拉动外循环的升级。 (4)科技内循环:芯片、高端电容电阻、手机射频器件等核心电子元件&工业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软件&量子通信等长板领域。 随着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能源安全问题逐渐得到重视。我国页岩气储量丰富,具备实现能源自主的客观条件。在国内大循环整个背景下,国内油气服务行业有望迎来加速发展。 科技内循环:芯片、高端电容电阻、手机射频器件等核心电子元件&工业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软件&量子通信等长板领域。 油气勘探与开采 从具体的产品来看,我国在加工中心、磨床、齿轮加工机床、组合加工机床、特种加工机床、锻造或冲压机床、车床、冲床、铣床呈净进口,并且加工中心(即数控机床)与磨床的进口金额较大,建议关注该领域的国产替代。 数字创意产业:预计新增直播和短视频、电竞,高清电视和5G高新视频等产业。 (一)消费崛起正当时,产业结构变迁中 离子注入机:应用材料占50%,Axceils占18%。国内发展也相对较快,目前已经攻克7/5nm水平。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期间产业趋势最强主线来自于十四五规划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年规划释放的政策红利。此外,我国消费升级持续进行中,新消费趋势值得关注。关注三大主线: Z世代人群崛起,消费趋于个性化。当前,95后、00后消费能力逐渐增强,成为主导消费趋势的重要群体。他们被称为“Z世代”群体,出生于互联网时代与中国经济腾飞时代。这使得他们在消费趋势上有如下特点: 光刻机:全球市场主要被阿斯麦垄断,我国目前光刻机仅达到90nm水平。 重型燃气轮机,作为迄今为止热/功转换效率最高的动力机械,广泛应用于机械驱动(如舰船、火车)和大型电站。目前国际上大的重型燃气轮机厂家,主要就是美国GE、日本三菱、德国西门子、意大利安萨尔多4家。因此重型燃气轮机行业属于垄断格局,与之合作往往附带苛刻的条件:设计技术不转让;核心的热端部件制造技术不转让;仅以许可证方式许可本土制造非核心部件。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进行接下来五年发展规划的编制。因此,明年产业趋势最强主线来自沿“双循环”政策思路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所释放的政策红利。此外,伴随我国消费持续升级,新消费趋势值得关注。2021年产业趋势投资建议关注三大主线:十四五规划与双循环政策红利、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新增领域与确定性强领域、消费升级背景下新消费趋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出台前后,大多数相关指数出现小幅上涨,但政策本身的提振作用有限。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发布前后,市场整体也处于趋势性下跌,且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跑输市场。但是计算政策公布T-5至T+5日的区间涨跌幅,除了新能源车以外,其余行业出现小幅上涨。尽管如此,我们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对市场的提振作用有限,因为当时市场刚好在T-5日阶段性见底,然后开始触底回升,这一阶段的上涨中政策的影响可能相对有限。 我国工业软件市场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双循环”政策背景下有望加速成长。2019年全球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已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到2020年全球工业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将达4332亿美元。2019年,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1720亿元,较2018年增长16.45%。2012-2019年,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0.34%。据预测,2020年,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将突破2000亿元。目前,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仅为全球的6.3%,但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占全球比重却超过20%,未来国内工业软件发展空间广阔。 短期政策博弈上,十三五规划发布对新增领域有较大的提振 海上风电有望迎来更快发展。目前国内海风产业链正趋于完善(江苏、广东),相关技术也在快速积累并持续进步,叠加国内广阔的市场空间支持,预计国内海风具备超车机会,相关企业的海上产品有可能会更快的参与海外竞争。 关注消费升级背景下新消费趋势。我国目前宏观经济的整体变化与日美70-80年代类似:前期GDP快速增长、房地产持续升值带来的财富效应,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带来总需求的扩大,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消费拉动转变。消费升级时代到来,消费者更注重品质和品牌消费。此外,与日本类似,我国人口呈现老龄化、户型小型化等特征,这将推动消费产业结构的变化,催生出新的消费场景,建议关注未来三大消费新趋势:(1)健康意识提升催生健康需求;(2)家庭结构小型化催生便捷需求;(3)消费群体变化催生个性化需求。 中国的经济增速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数次波动,但在2010年之前整体增速中枢保持在10%左右的高位。在2010年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反弹后,2011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进入缓慢下行的阶段,增速中枢由10%下降到7%左右,类似于美国70年代以后,GDP中枢从战后的4%下降到2%,经济驱动由投资转为消费。 建议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