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芯片消费量大,严重依赖进口。芯片制作生产线非常复杂,涉及五十个行业、2000-5000个工序。首先提纯硅、切成晶元、加工晶元,之后还需要晶元加工的前后两道工艺,前道工艺分为光刻、薄膜、刻蚀、清洗、注入;后道工艺则主要是封装,光刻是制造和设计的纽带。从进口量来看,2019年我国进口集成电路2.67亿块,产量1.19亿块,出口1.34亿块,因此计算得到表观消费量2.52亿块,对外依赖度非常高。 贴片式电阻电容大多需要进口,消费被动电子元件与日本差距尚大。我国的生产线主要制作老式大块头的电阻电容,小型化的电路板是完全不能用的,所需要的贴片式电阻电容大多需要进口。国内军用级别的电容电阻是可以实现国产化的,即便是一些特殊定制的电容电阻,也可以满足技术要求。而在消费级别的被动电子元件方面,国内相比日本的产品有不小的差距。手机、电脑、汽车等消费类电子行业对电容电阻有很大的需求,日本在大批量生产的同时还可以保持产品的一致性。相对而言,国内企业生产的电子元件稳定性不足,每次生产的产品做不到一致。高端电容电阻的一致性对质量控制非常重要,一个电容不达标就会影响手机的充电速度。由于国内在工艺、材料、质量管控方面相对薄弱,所以各大手机品牌只会选择进口大厂商的电容电阻。例如MLCC作为消费电子行业用量最大的基础元件,目前日本的MLCC产品可以做到1000层,而中国产品只能做到300层左右,一批产品一百万个MLCC只能允许一个不合格。同一种规格的产品大品牌在细节方面更优秀,机械不容易损坏。 十四五规划与双循环的政策红利,建议关注: 新增领域往往在五年规划公布后大涨,可能新增的领域在五年规划的前一年或当年会有重要政策发布,因此可以循着政策轨迹寻找相关机会。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背景与七八十年代的美日有诸多相似之处,投资驱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宏观增速下一个台阶。房地产经历黄金十年后,在“房住不炒”政策的严格贯彻下,逐渐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前期GDP快速增长以及房地产持续升值为居民带来财富效应,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我国居民资产配置结构发生变化。居民储蓄率下降,边际消费倾向提高,由此带来总消费需求的扩大,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消费拉动转变。消费崛起的大背景下,我国人均GDP在2015年突破8000美元,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升级的时代悄然来临,消费者更注重品质消费和品牌消费。 当前,OLED正在逐步取代传统LED,成为新一代的显示技术。我国具有巨大的终端消费市场,并且京东方等国内企业已经在OLED屏幕制造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是,在OLED材料上,我国的进口依赖度非常高。 长期战略新兴产业表现分化大,优选业绩较好的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