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伟江:星河湾我们认为品质是王道,规模有规模企业它的发展,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我认为还是以跑马圈地,这样的现象还是存在,但是我认为在这段时间不会太长。 因为一些新兴的地方,包括一些新兴的市场从起步到成熟,这个过程越来越短,未来的竞争格局肯定在产品的品质上面,包括现在生活的品质上面去,这是整个竞争里面最核心的东西。 星河湾这么多年的发展这是我们黄老板(星河湾集团董事长黄文仔先生)一直给我们讲的,要坚守的东西,在未来希望能够在这个平台上,之前讲的同质化很严重。 其实我也想讲,未来肯定也会有同质,但是这个“质”应该是品质的“质”,我们一起在高品质平台上能够多点原代码,多点合作共融,让这个市场这个行业,我们整个生存的空间,包括给到消费者给到人民的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给到更多,所以星河湾我们一直坚持。 陈弘倪:我们祥生是规模品质都不放。明年的指标也是奔千亿,内部也定了,到底我们用什么法宝去达到这个目标? 今天上午听了各位专家的演讲,翻来覆去,我觉得我们区域关注度比较高,集中度会比较高,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还是合伙人机制吧,关键是人才,丁校长之前的文章我也看过一篇,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 第三点,刚刚前面几位老总都提到的产品品质,回归到一个工匠精神。最终客户买单的是你的产品,最后我自己个人的想法,因为房地产是一个区域性比较强的产业。 最后不管前十强,前30强市场份额占多大,但是你的区域份额一定存在,当市场份额下降的时候,那个时候你的区域市场份额属于谁,我觉得应该是属于生根在该区域做得最好的前几位的这些企业。所以我们反过来也是坚定了我们在区域内生根战略思路的确定。 于世平:要规模还是要品质?我们首先选择的是做品牌,做品质。 我觉得从集团成立做业务定位,主要是围绕着刚才说的产业园区的建设招商运营,而且亿达应该说是实实在在的去做产业,比如在大连有将近50家在地区经营,现在在武汉也做了,从我们战略的选择来讲,可能简单定义成一个房地产公司。 可能还有一些要素上的问题,但是要规模还是要品质?我们是在大连地域集中度非常高的公司,而且是地产,房地产的业务设置来讲,随着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配套而生的。 大连目前的市场状况呢,寡头的城市公司基本上在这个城市占非常重要主导作用。我们内部对这个区域板块的判断,应该说有一个非常残忍的决定,再过一两年大连应该是标杆房企前20名占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 所以亿达中国,从做产业的角度来讲,应该不是一个简单的突出规模的业态,如果要实实在在的把产业能够落地,能够落位需要周期和时间的。 因此,我们首先选择的是做品牌,做品质,让产业真正的落地之后做规模,包括现在在15个重点城市以轻重结合的方式在这样做。 董海斌:作为一家传统的上市房企,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努力着尝试在做一个转型,争取产业更多元。 京汉在业内不算太知名,2017年有一场地产界的并购,也是万科在做转型的布局,但是万科收购普洛斯仅仅是把壳收走了,普洛斯的团队没有收购,这一点看出来我们京汉的追求,我们不想跟这么多优秀的同行挤在同一条赛道上,因为这个赛道上太拥挤了; 既然已经响应了要多主体多渠道保障,那我们争取往多元化的方向去尝试。土地不光是做房子才能产生价值,这几年我们收购了大量的土地,未来可能不是一家房地产; 说实话经常商圈的朋友问,你是做什么的,搞房地产的,其实我很想纠正一下,我不是搞房地产的,房地产完全是靠天吃饭,作为一家传统的上市房企,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努力着尝试在做一个转型,争取产业更多元; 我们现在在做的一件事情,在南京的机场做一个港产城一体化的大通湾枢纽,一旦建成以后肯定是第二大枢纽。未来我们可能在产业生根上做多元化的布局,包括健康、养老,我们在雄安做了很多的养老产业,这是我们看到未来20年、30年以后的发展,这就是我们京汉想做的事情。 黄晓欧:融创去年破的一千亿,去年年底到了1500亿的数字,当时破千亿的时候,其实公司内部好象也没有说把这个事情作为我们的一个目标,或者去庆祝它,很自然的就过了一千亿,然后大家继续往前走。 从战略的角度融创还是蛮欣喜的,老孙对整个公司的战略,包括我们进入一些城市,我们在去年布局核心的1、2线城市,基本上我们布局是完成了,下一步围绕高端精品。 今年更多的探讨未来美好生活,中国人我们真正需要的生活所需要的内容,包括和万达的合作,未来在平台上希望去合力。 今天这样一个产学研用的联盟,联盟是下一步我们要去着力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像我们也做了一些联盟性的动作,融创下一步一方面把整个平台不断的做大,另一方面还是在人才的角度,我是做人力资源的,不能逃脱这个话题,今天很多学校的老师,还有很多优秀的同学在现场,人才竞争是融创中国这几年一直坚持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我觉得我们一端是品质,一端是人才的竞争。 13:30 主题发布 “认知大趋势 重构领先力” |